首页 0 宽松政策开始起效

宽松政策开始起效

2012-08-01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快语宏观:前期宽松政策开始起效,中国经济似乎正在逐步走稳。主要调查数据来自大型企业的官方7月份制造业PMI,比上月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1,但仍然处于50的扩张线上方,表明中国制造业仍在缓慢扩张。而同一天发布的侧重于小企业的“汇丰版”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则由上月的48.2回升至49.3,也表明中国制造业运营条件略有好转。
    不过,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尚未明确扭转,由于一些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以及库存调整,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可能在今后1至2个季度里继续受到抑制,只是引发重大宏观风险的可能性已经降低。市场的整体行情能否就此稳住,并借助中期经济会议进入政策性的反转时间,值得重点关注。
      绿地集团有意退出早前的银行投资,这对近期高调入股银行的其他地产企业是一种警示。 

      在上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将于近期抛售手中所持有的两家银行的股份。绿地集团此前相继入股了辽宁盘锦银行、锦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但入股银行并没有达到张玉良预期的效果。 

      “玩不起来,”张玉良说,“我认为房地产公司转型投金融,需要好好研究。”

未达预期 

      过去五年,绿地集团对入股银行有切身之痛。 

      “地方城商行是每况愈下,这三年利润一直下降。副省级城商行、2000亿、3000亿资产规模,一年有10亿利润规模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几乎所有城商行,监管有力,创新不够,资产净回报可怜。”张玉良对于所投资银行的表现感到失望。 

      绿地集团目前持有上海农村商业银行4%的股份,持有锦州银行3.8%的股份,此外还持有辽宁盘锦城市商业银行一定比例的股份。 

      在所有房地产企业中,绿地集团涉足金融领域不仅时间较早且范围广泛,除了入股上述银行外,绿地集团还发起成立了国内注册资本额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融资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等——这让张玉良有机会看清入股银行的现实得失,而不仅仅是基于一种预期。 

      尽管绿地集团在银行投资方面未能有所斩获,与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对银行的估值逐阶下降有直接的关系——在一个银行价值被高估的时间点,绿地出手投资了上述几家银行,但张玉良表示,城商行异地扩张受到限制、地方银监会对于投资城商行的股权比例设定上限,以及传统银行业务利润微薄又缺乏创新是入股银行面临的根本制约。 

      “五年前我要投银行的时候,非上市的银行价值1元卖2元,而目前上市的银行中,宁波银行(002142.SZ)、南京银行(601009.SH)、北京银行(601169.SH),市净率在0.9、0.8,这是市场价值吗?”张玉良反问,“房地产企业转向金融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应该转入有创新能力的金融领域……至于城商行,我准备把两家银行的股权抛掉。” 

      张玉良的表态凸显出房企入股地方性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从财务投资的角度,银行的投资收益无法令房地产商感到满意,另一方面,地方性银行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与入股的房地产商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不过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就在绿地集团决定退出银行投资之际,万科、恒大等大型开发商却在最近几个月内掀起了一阵房企入股银行的风潮。 

      去年10月,万科A(000002.SZ)斥资27亿元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入股当时正在登陆H股的徽商银行(03698.SZ);此后,越秀地产(00123.HK)以116亿元收购创兴银行(01111.HK)75%的股份,中天城投(000540.SZ)宣布入股贵州银行;今年1月,恒大地产(03333.HK)更是公告称已在二级市场上以33.025亿元购入4.03亿股华夏银行(600015.SH),相当于华夏银行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522%。 

      事实上,对于上市房企入股银行,投资者一直感到不同程度的困惑,绿地集团如今有意退出此前的银行投资,势必将加重市场的担忧。

入股银行前景模糊 

      “开发商入股银行基于一种模糊的转型需要。”辉立证券分析师陈耕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有分析人士曾认为,开发商入股银行将为其获得开发贷款提供便利,不过陈耕认为,这也并非主要原因,虽然不排除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近期,银监会对民营银行试点表态,要求加强股东自我约束,鼓励股东及其关联企业自愿放弃从本行获得关联贷款的权利,尽量减少试点银行的关联交易,有分析人士指出,类似的监管原则同样适用于房地产入股银行,这意味着房企借入股银行获得融资平台“曲线救国”的愿望难以实现。 

      “入股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目前的业务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房地产企业主要还是考虑为未来由开发商角色向投资商角色转变提前布局,随着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的增强,这要求房企产企业与金融机构更好地对接。”陈耕表示,房地产入股银行目前只是一种策略性投资。 

      一家香港上市房地产企业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去年底以来,许多地方的银行收紧了对购房者的按揭贷款,房地产企业入股银行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所投资银行能够为购买其项目的小业主办理按揭贷款提供便利,但该高管并不认为入股某家地方性银行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在恒大地产宣布入股华夏银行的消息后,评级机构穆迪曾对此举提出质疑:“由于恒大地产的股权代表性较小,穆迪认为此次交易的战略价值很小。恒大地产不会参与华夏银行的业务。虽然恒大地产可能会与华夏银行组成潜在的业务联盟,以便为客户提供按揭融资,但益处将会较小。” 

      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也认为,与银行紧密合作是否能提升地产开发商的运营表现还不得而知,不过惠誉预计大型地产集团未来对于加强同银行的联系仍将有兴趣。 

      “开发商手里的大量购房者对银行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潜在客户,他们往往比较富有。与此同时,包括购房融资在内的创新性银行产品也有助于开发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惠誉称。 

      站在房地产企业的角度,投资目前处于估值低谷的银行尽管不能立刻产生提升主业运营表现的效果,但仍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投资。不过陈耕也表示,如果仅仅出于财务投资的考虑,入股银行的意义有限,“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很多,尽管目前银行股估值很低,但比起地产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许更高。”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