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最快的股票 大-中-小盘分屏 估值偏低股票 估值合理股票 估值偏高股票 估值过高股票 市盈率最低的股票 市净率最低的股票 13周表现最好的股票 13周表现最差的股票 市销率最低的股票 最优(五星)股票 良好(四星)股票 一般(三星)股票 较差(二星)股票 最差(一星)股票

首页 分屏 估值过高股票 经济下滑触底了吗?

经济下滑触底了吗?

2012-10-18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快语宏观:1、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2.2%。GDP增长数据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没有意外,市场也不会有大的意外,过去几周市场的方向,或许也是未来几周市场的方向。
    2、与GDP同时公布的还有稳定增产的农业、继续下滑的工业、增速加快的投资等经济数据,各自有好有坏,参差不齐,让市场仍在惴惴不定之中。
    相对悲观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能否在某个时间安全“刹车”仍然是一个问号。如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051亿千瓦时,同比增幅仅为2.9%,创下09年6月份以来的40个月新低,尤其是重工业用电量今年首现负增长,说明下行趋势仍然没有止住。
    与此同时,乐观的人则因为近期大量批复的大项目,前8个月的中央项目投资由前7个月的同比下降3%转为同比增长0.2%,和9月份同比劲增9.9%的出口等好消息,开始断言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回升。
    3、我们认为,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触底企稳一说,但事实依据仍不充分,仍需要更为坚实的数据来支撑。就拿月初公布的先行指标PMI来说,9月份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至49.8%,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但总体以及多数分项指标仍然处于荣枯线50以下。同时,最为关键的是GDP些微上升掩盖不了企业盈利负增长的事实,才是股市跌跌不休的关键。
    中国将怎样调整工业结构,怎样缓解成本(人工、资源)上升造成的企业竞争力和盈利下滑趋势,怎样兼顾“稳增长”与“低通胀”等等,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即或四季度GDP受政策刺激和基数效应影响而有所反弹,稳定性也不值得看好。所以投资者在保有必要的信心之外,也切莫过分乐观,依然要谨慎观察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数据,尤其是十八大前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被抛弃的保险股  

      摘要: 四大保险股2013年前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在2013年内A股总市值缩水高达3608亿元,流通市值蒸发近2600亿元,为表现最低迷的板块之一。 

      对于保险业来说,2013年是获得政策松绑最多的一年:从险资投资渠道全部放开,到人身险利率不再管制;从险企获办大病医疗保险,到上海自贸区成立给保险业提供的巨大发展空间;从个人税延型养老险即将问世,再到保险业面临营改增的减税利好。然而,这些政策的正面效应却迟迟未从上市保险公司的身上反映出来。 

      1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在2013年内A股总市值缩水高达3608亿元,流通市值蒸发近2600亿元,为表现最低迷的板块之一。 

      市值一年缩水逾3600亿 

      在外界看来,保险业在经历了数年寒冬之后,2013年应是回暖的一年。四大保险股2013年前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的净利润相比2012年取得了大幅增加,一改此前业绩负增长局面。但与业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四家险企的股价却比2012年更差:2013年,中国人寿股价从每股22.7元跌至15.13元,总市值缩水2142.31亿元;中国平安股价从每股49.81元降至40.6元,总市值减少729.43亿元;中国太保股价从23.87元跌至18.53元,总市值蒸发了483.8亿元,新华保险股价从每股31元跌至22.88元,总市值缩水253.34亿元。 

      尽管2013年上述险企高管多次增持自家股票,但难以提振投资者信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保险股的低迷,应该与总体市场表现不佳有关。一般来说,保险股的盘子也比较大,大盘蓝筹除非行情真正启动,在结构性行情与投资者偏重波段操作时,这样的板块一般难有较好表现。不过我认为,市场之所以不看好保险板块,还与这一行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并存有关。”1月8日,上海一家外资咨询公司保险行业研究员蔡斌指出。 

      在蔡斌看来,市场上各类投资者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和大型私募以及游资往往最能洞悉一个行业在未来半年里是机会大于风险还是风险大于机会。看似2013年保险业出台很多利好,但逐条去解读,就能发现保险资金实际上真正的投资机会并不多,比如说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保险资金至今不敢大胆做多,且权益投资比例比此前更低;再比如海外投资也仅有平安去英国买了劳合社大楼,但是海外不动产投资的风险不可预测,能够获取的投资回报在整体占比中几乎可以不计;至于债权类投资,都与国家重大基建项目或地方投资项目挂钩,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且未来偿债方式不明朗的情况下,险资对于对方投资能否获得有保障的回报,无法判断。 

      对养老地产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回报也是投资者担忧的因素之一。“我们注意到一点,2013年保险资金以生态养老社区的名义不停地圈地,养老社区也好、住宅地产也好,保险资金会不会成为土地最后的接盘者?保险资金虽然以低成本优势拿到土地,但这些土地未来能否升值和社区建成后能否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有待观察。一旦这些土地最后成为无人居住的社区或居住者寥寥,那投资回报就要大打折扣。”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另外,人身险利率市场化后的风险更是不利因素。 

      “人身险预定利率放开后虽然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但也对保险公司的定价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出现收益战、价格战,将对行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1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分析。 

      险企2014年仍难过 

      “保险股短期内不会有表现。”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在这位基金经理看来,保险板块行情的真正转好,有赖于税延型产品的推出、金融业营改增的实施、自然灾害和各类不可预测的事件少发生、退保率和赔付率双降,保费规模呈现持续正增长态势等。 

      标准普尔发布的一份报告代表了海外评级机构对于中国保险市场中性偏负的观点,标普称中国非寿险公司未来12-24个月内的保费收入可能增长15%-20%。不过这一行业的业绩表现可能出现波动,且容易受到意料之外的自然灾害影响。由于竞争激烈,中国商业财产险和海运险可能继续面临定价不足(或承保风险被低估)的局面;寿险行业未来12个月内的信用趋势则继续保持负面,主要归因于寿险公司的增长放缓、业绩表现仍然具有波动性以及很多公司的资本充足水平一般,如果寿险业近期有所改善的业绩表现和业务增长能够持续到2014年,与此同时资本充足水平不显著恶化,该行业的信用趋势就可能走稳。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黄如白分析指出,保险公司不应单纯关注规模增长,中国保险行业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支持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并覆盖其承保风险、负债和其他营运风险。 

      “根据对行业发展的假设,并按照标普对‘BBB’级资本充足水平的基准进行测算,标普预计中国保险公司在未来两年内与其增长相对应的资本缺口为2000亿-2700亿元。如果资本市场能够提供的潜在资金干涸或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则这一缺口规模可能更高。”黄如白表示。 


      在华泰人寿总裁李存强看来,2013年还不是保险业最困难的一年,2014年会更加困难。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称,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没有息差,过于依赖理财类产品,而2014年的资本市场基本看不到曙光,包括财险公司,几乎没有承保,受资本市场影响太大。 

      不过在监管层看来,中国的保险业未来10到20年仍然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去年底举行的多方座谈会上曾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其中对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大病保险等保险业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险发挥功能作用释放了巨大红利,必将深刻影响保险业。虽然中国的保费收入已从2010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四位,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处于第61位和第46位,市场空间还很大。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