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向上,38只股票估值充分
2021-12-21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再好的股票,如果估值已很充分甚至过高,也就是要价太贵,就不值得投资了。我们的C点(股价接近其内在价值)股票分屏,涵盖的是目前估值趋于充分,获利空间较小的股票。对于这些股票,除非是很长的长线投资,投资者更多的是准备卖出而不是买入。
以12月21日的股价进行计算,本期股价在C点的个股有38只,较月初基本持平。从行业分布来看,本期C点分屏入选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医药生物,有7家公司入选,这些公司的成长性评级则均为优良的4-5星,除了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外,市场预期其他5家公司未来两三年的盈利年复合增长均在20%以上,包括博腾股份、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等等,这些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发展环境良好,加上优秀的基本面支撑,不排除未来盈利超出预期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现在看似过高的股价,对应今后随盈利预期上调而上调的内在价值,也或许恰是合理的介入价位。
比如博腾股份主要为全球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等提供从临床早期研究至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定制研发和定制生产服务,客户包括:强生、吉利德、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罗氏、勃林格殷格翰等,是目前国内第三大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商(CDMO),规模仅次于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和凯莱英。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和6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和50%,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43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11.9%。中国CDMO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0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46亿元,年复合增长18.1%。2020年中国CDMO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9.4%,低于同期中国药品销售额占全球20%的比重,并且中国还有低人才成本,产业链完善等优势,预计中国CDMO占全球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另外,随着基因细胞治疗商用时代逐渐到来,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基因细胞治疗领域的融资金额从2017年的7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99亿美元,中国基因细胞治疗CDMO市场将从2020年的13.3亿元增长到2027年的197亿元,是CDMO最具成长潜力的细分市场。
2017年博腾股份遭遇大客户大产品销量下滑冲击,业绩面临困境,倒逼公司开始转型。2017年以前公司只生产低端的原料药,没有技术含量,研发人员仅100多人,工艺开发能力不强。2017年公司收购美国J-STAR获得全球领先的结晶工艺,同时与领先的酶催化公司美国Codexis达成战略合作,奠定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基础。目前公司技术人员已突破1100人,并搭建结晶、酶催化、金属催化、流体化学、超临界色谱、高活等多种技术平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公司以收购J-STAR为契机,进入前端的CRO领域,CRO业务不仅能为后端的CMO引流,更能参与到客户创新药研发前期阶段,为客户新药研发提供工艺开发、化合物生产、工艺改良等定制化服务,提升技术附加值和客户忠诚度。此外,公司还在推动产品由医药中间体向原料药API(多种中间体组合形成原料药)升级,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服务API产品数88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4个,API业务实现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35%。
市场预期博腾股份2021年全年的每股收益大约在0.86元,对应最新收盘价85.32元,PE为100倍。公司未来成长动能仍然较为充沛,市场预期博腾股份2022/23两年的EPS分别为:1.13/1.44元。2021年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上涨约150%。过往来看,博腾股份的股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一年每股盈利的40-120倍之间滑动。以目前100倍左右的PE来看,估值处于偏高的位置。但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的业务布局和发展空间,以及未来业绩的增长轨道,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有意者可密切关注公司每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也关注我们每个季度更新的个股报告中对其成长速度和质量的评述。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成长一般、甚至很差的公司,它们一度依靠概念、政策或者重组等热点事件刺激市场情绪,股价起哄走高,甚至远超其内在价值。但潮水终会退去,裸泳者终会现形,对于这种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我们建议投资者应予以回避。
关于本期《每周估值偏高的股票分屏》当中的股票更详细信息和数据,请下载本期分屏并打开仔细阅读。

以12月21日的股价进行计算,本期股价在C点的个股有38只,较月初基本持平。从行业分布来看,本期C点分屏入选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医药生物,有7家公司入选,这些公司的成长性评级则均为优良的4-5星,除了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外,市场预期其他5家公司未来两三年的盈利年复合增长均在20%以上,包括博腾股份、爱尔眼科、欧普康视等等,这些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发展环境良好,加上优秀的基本面支撑,不排除未来盈利超出预期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现在看似过高的股价,对应今后随盈利预期上调而上调的内在价值,也或许恰是合理的介入价位。
比如博腾股份主要为全球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等提供从临床早期研究至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定制研发和定制生产服务,客户包括:强生、吉利德、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罗氏、勃林格殷格翰等,是目前国内第三大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商(CDMO),规模仅次于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和凯莱英。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和6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和50%,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43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11.9%。中国CDMO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0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46亿元,年复合增长18.1%。2020年中国CDMO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9.4%,低于同期中国药品销售额占全球20%的比重,并且中国还有低人才成本,产业链完善等优势,预计中国CDMO占全球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另外,随着基因细胞治疗商用时代逐渐到来,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基因细胞治疗领域的融资金额从2017年的7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99亿美元,中国基因细胞治疗CDMO市场将从2020年的13.3亿元增长到2027年的197亿元,是CDMO最具成长潜力的细分市场。
2017年博腾股份遭遇大客户大产品销量下滑冲击,业绩面临困境,倒逼公司开始转型。2017年以前公司只生产低端的原料药,没有技术含量,研发人员仅100多人,工艺开发能力不强。2017年公司收购美国J-STAR获得全球领先的结晶工艺,同时与领先的酶催化公司美国Codexis达成战略合作,奠定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基础。目前公司技术人员已突破1100人,并搭建结晶、酶催化、金属催化、流体化学、超临界色谱、高活等多种技术平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公司以收购J-STAR为契机,进入前端的CRO领域,CRO业务不仅能为后端的CMO引流,更能参与到客户创新药研发前期阶段,为客户新药研发提供工艺开发、化合物生产、工艺改良等定制化服务,提升技术附加值和客户忠诚度。此外,公司还在推动产品由医药中间体向原料药API(多种中间体组合形成原料药)升级,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服务API产品数88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4个,API业务实现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35%。
市场预期博腾股份2021年全年的每股收益大约在0.86元,对应最新收盘价85.32元,PE为100倍。公司未来成长动能仍然较为充沛,市场预期博腾股份2022/23两年的EPS分别为:1.13/1.44元。2021年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上涨约150%。过往来看,博腾股份的股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一年每股盈利的40-120倍之间滑动。以目前100倍左右的PE来看,估值处于偏高的位置。但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的业务布局和发展空间,以及未来业绩的增长轨道,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有意者可密切关注公司每个季度的财务数据,也关注我们每个季度更新的个股报告中对其成长速度和质量的评述。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成长一般、甚至很差的公司,它们一度依靠概念、政策或者重组等热点事件刺激市场情绪,股价起哄走高,甚至远超其内在价值。但潮水终会退去,裸泳者终会现形,对于这种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我们建议投资者应予以回避。
关于本期《每周估值偏高的股票分屏》当中的股票更详细信息和数据,请下载本期分屏并打开仔细阅读。


下一篇:市场震荡向下,14只股票估值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