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好转,私企表现依旧领先
2012-05-02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快语宏观:1、企业利润作为经济运行滞后指标,在经济增速去年起回落以来,于今年1-2月首次出现负增长。1-3月下行速度有所趋缓,主要是3月当月企业盈利情况好转。数据显示,3月企业实现利润4389亿元,同比增长4.5%。三月的情况是否形成趋势拐点,需进一步确认。
2、从企业类型看,国企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2.4%和12.6%,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利润则实现同比增长,尤以私企的增幅最大,达到22.4%,依旧保持着国企难以企及的优秀成长。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分化?值得思考。
3、从行业来看,分化情况与前两个月相仿。利润增长的行业主要是传统国家垄断行业和国家扶持的行业,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10.6%。而亏损的行业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政策限制所致,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3.5%。
4、如我们在3月底的“经济放缓,私企打脸与行业分化——1-2月工业企业利润降5.2%”的点评中所说,在经济增速减速前行,通货膨胀阴影犹存的背景下,能源(如石油、煤等)和资源(如钾肥等),与GDP增长相关性较小的消费服务类如食品饮料、零售、医药、科技、电信、通讯等行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投资者不妨结合最新公布的2011年年报数据,多关注其中的低估值绩优股。
2、从企业类型看,国企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2.4%和12.6%,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利润则实现同比增长,尤以私企的增幅最大,达到22.4%,依旧保持着国企难以企及的优秀成长。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分化?值得思考。
3、从行业来看,分化情况与前两个月相仿。利润增长的行业主要是传统国家垄断行业和国家扶持的行业,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10.6%。而亏损的行业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政策限制所致,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3.5%。
4、如我们在3月底的“经济放缓,私企打脸与行业分化——1-2月工业企业利润降5.2%”的点评中所说,在经济增速减速前行,通货膨胀阴影犹存的背景下,能源(如石油、煤等)和资源(如钾肥等),与GDP增长相关性较小的消费服务类如食品饮料、零售、医药、科技、电信、通讯等行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投资者不妨结合最新公布的2011年年报数据,多关注其中的低估值绩优股。
一方面是A股市场迭创新低,积弱难返;另一方面却是上市公司再融资胃口在不断膨胀,竭泽而渔。
仅9月22日一天,证监会就放行了9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它们分别是中国铝业(601600)、北京银行(601169)、西南合成(000788)、南宁糖业(000911)、凯恩股份(002012)、苏州固锝(002079)、京新药业(002020)、山煤国际(600546)、冠豪高新(600433)。与此同时,格力电器(000651)和金发科技(600143)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方案也于同天获批。
统计表明,今年以来,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为主流的再融资金额已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截至2011年9月22日,今年前9月累计已有124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累计募集资金金额高达3265.23亿元,同比激增87.55%。
去年同期,沪深两市共计有98家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累计共募集资金1740.96亿元。一前一后,今年定向增发筹资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1524.27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已放行了42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其中,以8月和9月获批家数最多,分别有22家和11家上市公司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批复同意;6月和7月分别有3家和4家获批通过。余下2家红太阳(000525)和万泽股份(000534)则早在2010年12月6日和2009年12月7日获发审委审核通过。
截至目前,在上市公司上报定向增发预案中,仅ST厦华(600870)、ST得亨(600699)、ST筑信(600515)、ST琼花(002002)、东北制药(000597)、粤高速A(000429)6家上市公司定增预案被否。此外,由于市场等因素影响,包括中国南车(601766)、中航重机(600765)、*ST北生、ST合臣(600490)、*ST通葡(600365)、民生银行(600016)、巨力索具(002342)、海翔药业(002099)8家上市公司已停止实施定向增发工作。
机构成定增认购主流
受相对宽松的再融资政策导向所牵引,如今上市公司对使用定向增发这一再融资手段乐此不疲,再融资“胃口”也是越来越大。
从今年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情况来看,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认购对象担当起了再融资的主流力量。相比之下,大股东反而退居二线了。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全部由机构投资者及自然人参与定增认购的上市公司多达58家,涉及募集资金达642.07亿元。其中,机构认购金额超过十亿元以上的有18家上市公司。
同时,由大股东、机构投资者以及境内自然人等参与认购的公司有38家,涉及募集资金789.03亿元。
相比之下,全部由大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认购的公司仅有18家,涉及募集资金金额合计为952.87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以18家公司实施定增居首,累计筹资986.0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金融企业进行定增的家数不算多,但筹资额却不容小视。截至目前,深发展A(000001)、华夏银行(600015)、国海证券(000750)、广发证券(000776)四家金融机构今年已完成定向增发,四家金融机构募集资金金额合计已高达633.36亿元。
5800亿定增伺机而动
“前有狼后有虎。”除了已经今年以来完成的定向增发以外,后续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定增在伺机而动。
截至目前,累计已有239家上市公司提出过定向增发预案,计划募集资金5874.63亿元。而去年同期有161家公司提出了定向增发预案,计划募集资金3580.43亿元。两相比较,不仅拟定增公司绝对数量增加,计划筹资额同比更是急剧飙升64.08%。
不包括已停止实施的民生银行和*ST北生定向增发在内,计划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超过30亿元巨资的公司就有19家。此外,拟向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及大股东关联方定向增发的公司共计有98家,计划募集资金2463.63亿元。其中,定增拟募集资金超过40亿元大关的公司也有19家。
截至目前,上述公司中,除了中国南车终止此前百亿定增方案,并重启下调融资额至90亿元外,其余公司定增计划仍在按计划进行。其中,新希望(000876)、二重重装(601268)两家公司已获证监会批准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9月22日公告定向增发获批的9家公司当中,北京银行、中国铝业、南宁糖业、西南合成4家公司收盘价就已经跌破其定向增发底价。特别是中国铝业继前次定向增发搁浅后,今年再度抛出了定增方案。如今,二级市场股价再次破发,恐怕又给其定增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9月22日,中国铝业报收8.46元,与9.28元的定向增发价相比,已折价8.84%。
仅9月22日一天,证监会就放行了9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它们分别是中国铝业(601600)、北京银行(601169)、西南合成(000788)、南宁糖业(000911)、凯恩股份(002012)、苏州固锝(002079)、京新药业(002020)、山煤国际(600546)、冠豪高新(600433)。与此同时,格力电器(000651)和金发科技(600143)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方案也于同天获批。
统计表明,今年以来,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为主流的再融资金额已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截至2011年9月22日,今年前9月累计已有124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累计募集资金金额高达3265.23亿元,同比激增87.55%。
去年同期,沪深两市共计有98家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累计共募集资金1740.96亿元。一前一后,今年定向增发筹资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1524.27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已放行了42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其中,以8月和9月获批家数最多,分别有22家和11家上市公司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批复同意;6月和7月分别有3家和4家获批通过。余下2家红太阳(000525)和万泽股份(000534)则早在2010年12月6日和2009年12月7日获发审委审核通过。
截至目前,在上市公司上报定向增发预案中,仅ST厦华(600870)、ST得亨(600699)、ST筑信(600515)、ST琼花(002002)、东北制药(000597)、粤高速A(000429)6家上市公司定增预案被否。此外,由于市场等因素影响,包括中国南车(601766)、中航重机(600765)、*ST北生、ST合臣(600490)、*ST通葡(600365)、民生银行(600016)、巨力索具(002342)、海翔药业(002099)8家上市公司已停止实施定向增发工作。
机构成定增认购主流
受相对宽松的再融资政策导向所牵引,如今上市公司对使用定向增发这一再融资手段乐此不疲,再融资“胃口”也是越来越大。
从今年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情况来看,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认购对象担当起了再融资的主流力量。相比之下,大股东反而退居二线了。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全部由机构投资者及自然人参与定增认购的上市公司多达58家,涉及募集资金达642.07亿元。其中,机构认购金额超过十亿元以上的有18家上市公司。
同时,由大股东、机构投资者以及境内自然人等参与认购的公司有38家,涉及募集资金789.03亿元。
相比之下,全部由大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认购的公司仅有18家,涉及募集资金金额合计为952.87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以18家公司实施定增居首,累计筹资986.0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金融企业进行定增的家数不算多,但筹资额却不容小视。截至目前,深发展A(000001)、华夏银行(600015)、国海证券(000750)、广发证券(000776)四家金融机构今年已完成定向增发,四家金融机构募集资金金额合计已高达633.36亿元。
5800亿定增伺机而动
“前有狼后有虎。”除了已经今年以来完成的定向增发以外,后续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定增在伺机而动。
截至目前,累计已有239家上市公司提出过定向增发预案,计划募集资金5874.63亿元。而去年同期有161家公司提出了定向增发预案,计划募集资金3580.43亿元。两相比较,不仅拟定增公司绝对数量增加,计划筹资额同比更是急剧飙升64.08%。
不包括已停止实施的民生银行和*ST北生定向增发在内,计划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超过30亿元巨资的公司就有19家。此外,拟向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及大股东关联方定向增发的公司共计有98家,计划募集资金2463.63亿元。其中,定增拟募集资金超过40亿元大关的公司也有19家。
截至目前,上述公司中,除了中国南车终止此前百亿定增方案,并重启下调融资额至90亿元外,其余公司定增计划仍在按计划进行。其中,新希望(000876)、二重重装(601268)两家公司已获证监会批准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9月22日公告定向增发获批的9家公司当中,北京银行、中国铝业、南宁糖业、西南合成4家公司收盘价就已经跌破其定向增发底价。特别是中国铝业继前次定向增发搁浅后,今年再度抛出了定增方案。如今,二级市场股价再次破发,恐怕又给其定增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9月22日,中国铝业报收8.46元,与9.28元的定向增发价相比,已折价8.84%。
上一篇:趋稳向好,但还不够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