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最快的股票 大-中-小盘分屏 估值偏低股票 估值合理股票 估值偏高股票 估值过高股票 市盈率最低的股票 市净率最低的股票 13周表现最好的股票 13周表现最差的股票 市销率最低的股票 最优(五星)股票 良好(四星)股票 一般(三星)股票 较差(二星)股票 最差(一星)股票

首页 分屏 市盈率最低的股票 银行股最多最便宜,占据前八席

银行股最多最便宜,占据前八席

2011-07-27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7月4日表示,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市场经济远不完美,反映在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上。 
      吴敬琏在当日举行的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开幕式作主题发言时指出,这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尽管国有经济不再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仍控制着经济的关键性领域,国有企业继续在石油、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其次,各级政府在配置包括土地和资本在内的重要经济资源上,具有巨大的权力;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官员拥有自行裁量权,可以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商品价格自由化,以及世纪之交数百万计的乡镇企业私有化,市场的力量一度得到很大的强化。但是,本世纪初,“由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受阻,经济领域出现国进民退,政府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市场力量出现了倒退。”吴敬琏称。 
      目前,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将其归功于以国有经济主导以及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为特征的中国模式,另一种则认为,高速增长源于市场化改革,解放了人民的创业精神,但是,依靠行政强力控制和大规模投资的增长不能长时间持续,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会影响未来中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吴敬琏认为,目前的增长模式依赖大量消耗资源的投资,不能支持长久的发展,资源、环境损害以及生存标准的不断下降,近年来愈发严重。另外,各级政府资源配置权力的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增多,也在加速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