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 伟大的投资者系列(十三)——朱利安•罗伯逊

伟大的投资者系列(十三)——朱利安•罗伯逊

2014-03-02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个人简介
 
      1955年,罗伯逊毕业于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工商管理学位。在海军服役了一段时间后,他于1957年加入了纽约的基德尔·皮博迪公司,经过二十年的职业磨砺,成为了该公司的顶级股票经纪人。随后,他被提升为基德尔·皮博迪的资金管理子公司―韦伯斯特管理公司―的负责人。

 
      后来他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在1980年成立了投资/对冲基金公司“老虎基金集团”。据报导,他于1980年进行了8百万美元的投资,到1996年增值为72亿美元。在全球对冲基金界,罗伯逊一直是毫无疑问的巨头。在事业巅峰期,没有人能在选股的敏锐性方面胜过他。尽管老虎基金规定的最低投资门槛为500万美元,投资者们还是蜂拥地投入到他的6个对冲基金中。
 
      20世纪90年代后期,罗伯逊对科技股的热潮感到忧心忡忡,出于避免“非理性”投资的考虑,TMG基金错失了在科技股板块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从1998年到2000年,老虎基金开始萎缩,当它旗下的所有基金收盘时,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从高达230亿美元暴跌到收盘市值仅为60亿美元。
 
      选股出现失误,以及在高风险的市场交易上选错了方向,大家通常认为这是罗伯逊垮台的原因。然而,不少立场客观的观察家认为,是老虎基金高管们的倒戈,以及罗伯逊专制的管理风格和众所周知的坏脾气,才最终造成了公司的惨淡收场。
 
      尽管罗伯逊还在继续管理自己的投资,但他已经完全停止了对冲基金业务。目前他热衷于慈善事业和环保。
 
 
      实事求是地说,罗伯逊的投资方法对一般投资者的借鉴意义不大。罗伯逊的投资方法具有高度的个人色彩。在TMG,罗伯逊从他的分析师那里获取各种信息,所有的投资决策全都由他自己决定。
 
      有人说,罗伯逊是一个宏观的交易者,能把握住全球的发展趋势。他反对采用基本面分析,这也可能是导致老虎基金业绩不佳、并在2000年清盘的原因。
 
      关于他投资风格的文字流传很少。简单来说,他的投资风格由这几方面组成:一个聪明的想法,脚踏实地地进行详尽的研究,然后就是下一个很大的赌注。对普通投资大众来讲,这好像并不可行。
 
      罗伯逊高度个性化的投资方法让他辉煌一时,但最后还是难免衰退。在对冲基金界,这一现象并不罕见。
 
著述
 
      《朱利安·罗伯逊:熊牛丛林中的老虎》  丹尼尔·A·斯特拉克曼(2004)
 
语录
 
      我们的使命是发现世界上200家最好的公司,并投资它们,并发现世界上200家最差的公司,去做空它们。但如果200家最好公司的业绩不比那200家最差的公司好,那你或许应该转行去做别的生意了。
 
      老虎基金的一个前高管这样写道:“当罗伯逊确信他自己的判断正确时,他就会孤注一掷”。
 
      听到一个[股票的]故事,如果感觉良好,就要积极地分析和买入。

      点击查看全文>>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教育、耐心,甚至可能还需要一点运气。
    纵观历史,市场年平均回报率大约为12%。我们将为您介绍的这些偶像们,位处金融世界之顶峰,每一位都有远超市场的表现。他们都在成功中赚得了自己的财富,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也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实现了类似的回报。
    在投资理念和交易策略上,这些投资者各不同,一些人善用创新的方法来分析他们的投资,而有一些人则几乎完全依靠直觉来挑选股票,但他们持续战胜市场的能力却并没有差别。
    阅读本系列文章,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出色的投资者,以及他们是如何获得财富的。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