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 京沪高铁(601816):Q2亏损12.5亿 筑底流量逐渐恢复

京沪高铁(601816):Q2亏损12.5亿 筑底流量逐渐恢复

2022-09-28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2022H1 北京、上海疫情对公司造成严重冲击,Q2 公司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2H1 公司本线列车运送旅客同比下降66.7%至625.3 万人次;同期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同比下降41.5%至2276.7 万列公里。6 月起北京、上海疫情受到控制,出行需求逐步回升。根据12306 数据,截止2022 年8 月31 日附近,每天北京至上海的高铁班次已从4 月~5 月的个位数恢复至38 对左右。上半年公司不断优化经营策略,根据客流及客座率变化情况及时增减列车班次,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6%。随着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等政策持续加码,未来出行需求有望逐渐修复,建议关注布局时机,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上半年北京、上海疫情影响出行需求,Q2 公司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6 月起出行需求逐步回升。2022H1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47.5%至79.3 亿,同期实现净利润-15.6 亿,由去年同期盈利24.5 亿转亏,其中京福安徽亏损15.2 亿。料主要受到上半年国内局部疫情散发,尤其公司线路所处的上海、北京等地防控形式严峻,人员流动管控严格,公司担当列车发送旅客及非担当列车开行数量大幅下降影响。Q2 公司收入同降76.0%至22.5 亿,较Q1 降幅扩大74.8pcts;同期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2.5 亿元为上半年主要亏损来源。费用端,上半年管理费用基本持平,料公司提前提前归还银行借款,减少利息支出,Q2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进入暑期后,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客运量逐步回升。

    根据12306 数据,截止2022 年8 月31 日附近,每天北京至上海的高铁班次已从4 月~5 月的个位数恢复至38 对左右。

    局部疫情冲击下,上半年本线客运量、跨线列车周转量下降明显,公司疫情期间不断推动基础性工作,为疫情好转后需求强劲反弹奠定坚实基础。随着6 月份,北京、上海的疫情受到控制,料6 月起京沪高铁本线客运量呈现稳步回升的复苏态势,3 月以来吉林、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压制铁路客运需求。2022H1公司本线列车运送旅客同比下降66.7%至625.3 万人次;同期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同比下降41.5%至2276.7 万列公里。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同比下降30.0%至1031.7 万列公里。上半年在局部疫情冲击下,公司坚持“有流开车,无流停运”的原则,推动设备维修养护、运输能力优化、科研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工作,为疫情形势好转后迅速恢复运力运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增收节支控制运营成本,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6%。2022H1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6%至76.4 亿,较收入增速高28.9pcts,其中Q2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3%至31.6 亿。料主要受客流量导致的成本下降外,公司推进增收节支工作,2022 年1 月,公司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降低能耗支出。除此之外,公司签订2022~24 年《京沪高速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合同》,委托运输管理费较上一轮6.5%的增速下调至6.275%,预计委托运输管理费将进一步优化。同时2021 年开始实施的7 档票价有望扩大票价弹性。

    预计2023 年公司将实现115 亿左右净利润,政策持续加码,出行需求有望逐渐修复,建议关注布局时机。考虑到国内部分地区仍存在疫情叠加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会议,北京疫情防控或趋严,料京沪高铁本线客运量将缓慢恢复。我们调整2022 年京沪高铁净利润预测至23~25 亿(原预测为40~45 亿)。随着6月以来,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等政策持续加码,未来出行需求有望逐渐修复,预计2023年公司将实现115 亿左右的净利润。短期客运量或已筑底,建议关注布局时机。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低预期;客运需求恢复、实际票价提升、公司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2022H1 北京、上海疫情对公司造成严重冲击,Q2 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2H1 公司本线列车运送旅客同比下降66.7%至625.3 万人次;同期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同比下降41.5%至2276.7 万列公里。6 月起北京、上海疫情受到控制,出行需求逐步回升。根据12306 数据,截止2022 年8 月31 日附近,每天北京至上海的高铁班次已从4 月~5 月的个位数恢复至38 对左右。上半年公司不断优化经营策略,根据客流及客座率变化情况及时增减列车,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6%。随着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等政策持续加码,未来出行需求有望逐渐修复。根据公司2022 年中报业绩,我们调整2022 年京沪高铁净利润预测至23~25 亿(原预测为40~45 亿),调整公司2022/23/24年EPS 预测至0.05/0.24/0.26 元(原预测为0.09/0.25/0.28 元)。参照日本JR 东海的成长期估值给予公司2023 年25xPE,对应一年目标价6 元。短期客运量或已筑底,建议关注布局时机,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