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 本周最新研究报告发布(07.16-07.20)

本周最新研究报告发布(07.16-07.20)

2018-07-20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2018年日本经济增长意外减速,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引致的出口及消费波动。由于内外部需求仍在缓慢上升,设备投资维持一定增速,经济整体仍保持了增长趋势。2019年,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中美、日美贸易摩擦悬而未决,日本经济结构性问题积重难返,加之政策工具捉襟见肘,日本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将进一步增加,但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作用,全年应能够维持1%左右的经济增速。

        2018年日本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增长趋势一波三折

        2018年,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形势紧张和本土自然灾害频发的多重影响下,日本经济的复苏之路崎岖坎坷。总体来看,出口增速从上年的11.8%降至4.1%、民间消费增速从1.3%降至0.9%,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民间设备投资增速从4.5%升至4.8%、政府消费支出增速从0.6%上升至1.1%,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年实际GDP增长0.8%,较2017年的1.9%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也远低于年初市场预测的1.1%。

         2018年第一季度,在电子设备等出口项目增幅明显放缓以及大雪和寒流等恶劣天气影响导致内需疲弱的双重压力下,日本GDP下滑0.9%(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下同),中断了连续8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也宣告28年来最长一轮连增趋势就此停顿。但第二季度日本经济重拾涨势,GDP增幅达到2.2%,其中消费大幅反弹是重要推动力。第三季度,日本先后经历了多次强烈台风和北海道强烈地震的袭击,外国游客人数骤减,物流网断裂,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当季GDP下降2.6%,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第四季度,随着天气、地质灾害等不利因素的消除,消费出现反弹,民间住宅和设备投资大幅增长,GDP增幅反弹至1.9%(初值)。最终,日本全年实际GDP累计仅增长0.8%,低于20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贸易环境困中求变

        由于全球经济仍处在复苏阶段,2018年日本出口总额81.4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因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日用品短缺,进口额增长9.7%,达到82.69万亿日元。全年贸易逆差1.2万亿日元,是2015年来日本首次出现逆差。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声称将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等商品课以重税。2018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特朗普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并在随后的几个月份大量增加了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能源产品及防卫装备,这些措施为保护日本汽车制造商免遭关税制裁暂时赢得了时间,但也导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为了争取对外贸易主动权,日本积极开拓更多的贸易伙伴来牵制美国,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日美贸易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2018年12月,日本国会与欧盟成员国部长理事会先后批准“日欧自由贸易区协定”,协定自2019年2月1日起生效,由此产生了占世界贸易额37%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含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11国“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已于2018年12月30日部分生效,未来将形成占整个世界贸易额15%的巨大贸易圈,参加国之间的关税撤销率将达99.9%。

        股市下滑,汇率攀升

        日本作为持有大量海外资产的开放型经济体,其股市大体追随美股走势。日经225指数自2017年末的22764.94点一度上涨至2018年10月份的24448.07点高位。但随后美股因政治不稳定性上升、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趋淡而大幅走弱,日经225指数也在第四季度快速下跌,年末收于20014.77点,全年下跌12.08%。

        在汇率方面,作为避险货币,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017年末的112.865升至2018年末的109.60,升值2.73%,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中走势最强的币种;日元占全球储备的份额也在第三季度升至4.95%,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宽松货币政策收效甚微

        2018年4月,安倍力挺73岁高龄的黑田东彦继续担任日本央行总裁,意在继续推行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实现其“新三支箭”的目标。黑田东彦第二届任期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删除了关于达成2%通胀目标的时间表,他还多次表示在通胀率达到并稳定在2%水平前不会退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不过从目前情况看,日本已实施近20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物价形势的根本性改善,通胀率仍在低位徘徊,2018年除去生鲜食品的核心通胀率为0.9%,远低于央行2%的通胀目标。

        不仅如此,宽松政策的副作用也日益显现。一是国债及股票等市场出现严重扭曲。目前日本央行在公开市场购买的国债和通过ETF购买的股票比例已经分别超过总市值的40%和4%,并间接成为超过四成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央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推升了股价,但也带来相关企业股东监管缺位等问题,一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势必给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二是受负利率影响,金融中介的功能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受人口减少影响的地区,金融机构亏损增加,不得不通过兼并来进一步提高效率。三是超宽松金融政策大幅降低了政府借债成本,使得日本政府更依赖于财政刺激,导致财政重建计划长期搁浅。

        为部分消除这些副作用,2018年7月底,日本央行宣布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灵活性,通过政策微调支持大规模宽松政策以“可持续的方式”推行。其内容包括: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1%,同时通过持续购买长期国债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0%左右,并允许长期收益率更灵活地变动。但这些政策措施似乎对市场影响不大。

        财政收支平衡目标被迫延后

        根据财务省2018年初的预算,从4月1日开始的2018财年政府一般账户预算支出总计达97.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政府预算支出连续6年刷新纪录。尽管本财年的税收预计为59.1万亿日元,创下1991财年以来新高,但政府收入中债务融资的比例达到34.5%,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日本社会福利支出迅速增加,军费支出也处于高位,这些均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

        为应对支出剧增,安倍政府广开税源。从2018年10月起,在东京、大阪、京都等主要旅游城市收取1%~2%的“住宿税”;自2019年1月7日起向年满2岁以上的出境者收取1000日元的出国税。此外,政府还计划于2019年10月将消费税率由现行的8%上调至10%,预计将为政府每年带来超过5万亿日元的收入。尽管如此,财政缺口仍在继续扩大,2019年财年财政预算总额为101.5万亿日元,连续7年创新高,并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面对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规模,日本政府已将实现基本预算盈余的时间自2020财年推后至2025财年。由于未能有效限制预算支出,外界对安倍支持财政改革的决心也产生了质疑。

        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

        老龄少子化问题是日本经济低迷的主要根源之一。日本总务省最新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2633亿,较上年同期减少27万人,已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3554万,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8%。与此相对,15岁以下人口数量为1543万,仅占总人口的12.2%,刷新最低纪录。

        老龄少子化问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过去十年,美国人口净增加了2400多万,年均增加240多万,而日本自2010年以来人口出现长期负增长;日本的人口平均年龄比美国高近9岁,老龄化问题较美国严重。据IMF测算,老龄少子化问题已经造成了日本GDP每年1%的潜在损失。目前,日本正在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特别是从事建筑和老年护理这类简单体力劳动的用工短缺十分明显。近年来,日本每年有近3万家中小企业宣布停业,其中约一半是在仍然盈利的状况下宣布停业的。2018年底,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审议批准了接收外国务工人员的最终方案,决定在包括护理、建筑等14个行业最多引进34.5万名外国劳动力,并尽力创造相应的社会环境,吸引外国人来日本工作和居住。

        老龄少子化问题导致就业人员日趋紧俏。2018年以来,日本失业率一直低于2.5%,其中5月份的失业率为2.2%,创下1992年10月以来新低,招人倍率一直稳定在1.6倍以上。尽管2018年下半年失业率有所上升,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就业市场火热的另一个征兆,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主动辞去现有工作,寻找待遇更好的新职位。

        2019年日本经济前景展望

        2018年日本的疲软经济数据和诸多潜在风险,也给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埋下了伏笔。总体看,2019年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仍可能保持低速增长。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带来逆风。2018底以来,美国两党恶斗掣肘特朗普施政,大规模减税的刺激效应减退和财政状况的恶化使美国经济承压;英国脱欧带来的混乱和欧洲政治局面复杂化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体脆弱性上升。2019年1月21日,IMF修订了《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比2018年10月时的预测值下调了0.2个百分点。由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也使未来日本经济面临挑战。

        贸易摩擦产生实质性影响。对日本而言,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质性影响,但2019年可能给日本经济造成更多实质性冲击,2018年底日本出口特别是对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大幅下滑就是一种先兆。当然,日本更加担心的是美国可能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另外,新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自贸协定以及美国和韩国自贸协定的修改也可能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大幅下滑。尽管日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需要一定时间,但其间的摩擦必然会扰动市场情绪,对日本的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几无运用空间。当前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与名义GDP之比超过100%,该数值大概是美联储的4倍、欧洲央行的3倍;国债持有量比2012年底暴增了3倍,超过市场余额的四成。从这些数字来看,日本央行的政策空间已接近极限。鉴于日本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2019年日本央行不会退出宽松政策,将继续通过附加收益率曲线控制的量化质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实现通胀目标。但在内需不振、美国暂停加息、日元走强致出口承压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似乎已没有什么有力的应对工具,距2%的通胀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

        增税冲击风险犹存。为补充财政收入,安倍政府计划2019年10月起将消费税率将由目前的8%上调至10%。2014年的消费税率上调,使日本民众的消费支出热情遭到严重打击,对经济的影响持续数年。因此,此次安倍政府为增税提前制定了大量的应对措施。比如,向低收入家庭或有2岁及以下子女的家庭提供购物优惠券,向在中小型零售店中非现金结算的消费者提供补贴,向购买新房和翻新房屋的民众提供奖励措施,等等。但在对需求终端增税的同时,安倍政府也一直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进行税制改革,法人税率从2012年的37%降至2018年的29.74%,上游生产制造环节的税负大幅减轻。因此,消费税上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或许会小于市场预期。总体上看,安倍政府税制改革的整体思路是,提高消费税率,增加直接税源的同时,对企业减税以提高企业活力。企业利润增加推动工资水平上涨,继而会带动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和消费税率的提高最终会弥补对企业减税造成的财政缺口。但安倍的财政政策是以经济持续增长、工资水平逐年提高为基础,其中任何传导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政府财政的进一步失衡。2018年的春季劳资谈判(春斗)结果已经显示,大部分企业的工资上涨幅度难达预期。此外,一旦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依赖低利率政策来控制偿还庞大公共债务的高成本也将愈加困难。

        综上所述,整体上看,日本经济目前仍未偏离复苏轨道,但2019年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经济增长前景也将更加严峻。日本央行认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日本国内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没有改变,并将2019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0.9%。根据IMF 1月21日的预测,日本经济2019年将增长1.1%,较上年10月时的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考虑到日本政府计划采取的与消费税增税配套的刺激措施。可以说,在全球贸易摩擦频现与政治风险迭出的背景下,2019年日本经济将乏善可陈,预计将维持1%左右的经济增速。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