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分化,或许就看到了机会
2012-01-17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2011年,是汽车行业比较难过的一年。在一系列刺激政策退出后,经济放缓给本来就开始退热的行业带来了寒意。寒气之下,弱者走弱,强者走强,出现明显的分化特征。不少企业体质虚弱,抵御不过寒气侵袭,纷纷录得亏损,乘用车行业中,长安汽车和一汽轿车在3季度就分别亏损1.42亿元和5550万元。但另一端,像上海汽车(现改名为上汽集团,代码600104),因其体质健壮,不仅抗住了寒袭,还过的颇为滋润,前3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了38.73%,销量更创历史新高。
有趣的是,大势之下,泥沙俱下,强者的估值跟随行业一道持续走低,市场不分青红的过度反应,或许正在机会展现的时机。投资者若想在汽车股中有所配置,不妨重点关注。我们对乘用车行业观察后得出的总体结论是,你如果看到了分化,或许就看到了机会。
有趣的是,大势之下,泥沙俱下,强者的估值跟随行业一道持续走低,市场不分青红的过度反应,或许正在机会展现的时机。投资者若想在汽车股中有所配置,不妨重点关注。我们对乘用车行业观察后得出的总体结论是,你如果看到了分化,或许就看到了机会。
2011年,是汽车行业比较难过的一年。在一系列刺激政策退出后,经济放缓给本来就开始退热的行业带来了寒意。寒气之下,弱者走弱,强者走强,出现明显的分化特征。不少企业体质虚弱,抵御不过寒气侵袭,纷纷录得亏损,乘用车行业中,长安汽车和一汽轿车在3季度就分别亏损1.42亿元和5550万元。但另一端,像上海汽车(现改名为上汽集团,代码600104),因其体质健壮,不仅抗住了寒袭,还过的颇为滋润,前3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了38.73%,销量更创历史新高。有趣的是,大势之下,泥沙俱下,强者的估值跟随行业一道持续走低,市场不分青红的过度反应,或许正在机会展现的时机。投资者若想在汽车股中有所配置,不妨重点关注。我们对乘用车行业观察后得出的总体结论是,你如果看到了分化,或许就看到了机会。
一、评述范围:成长动能都不高,上海汽车一枝独秀
《股票估值®500•个股报告》中列入乘用车的公司共有4家。尽管行业的走弱使其间没有1+1+A类公司(成长性最好+安全性最强+股价很便宜),但上海汽车在4家乘用车公司中一支独秀,不仅成长动能持续保持在1,目前股价较合理买入价也有较为充分的安全边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长安汽车和一汽轿车业绩不佳,但市场已对其估值有相应调整,目前股价均处于合理价位买入区。
公司名称 |
成长动能分类 |
安全稳定指数 |
最近合理买入价(元) |
2011-2013年股价区间高/低(元) |
2012-1-13日股价所在JW4点位置 | ||
11Y2Q |
11Y3Q |
11Y2Q |
11Y3Q | ||||
3 |
4 |
3 |
3 |
会员尊享,点击查看 | |||
上海汽车 |
1 |
1 |
1 |
2 | |||
4 |
4 |
3 |
4 | ||||
3 |
4 |
3 |
3 | ||||
版权陈述:图表资料属于君亮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传播此文件,违者必究。 |
二、行业背景:分化是2011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
2011年累计销量(万) |
累计同比增长 |
轿车 |
1012.27 |
+6.62% |
MPV |
49.77 |
+11.74% |
SUV |
159.37 |
+20.19% |
交叉型乘用车 |
225.83 |
-9.38% |
乘用车合计 |
1447.24 |
+5.19% |
商用车合计 |
403.27 |
-6.31% |
汽车合计 |
1850.51 |
+2.45% |
从中汽协最新发布的2011年汽车产销整体状况来看,伴随着一系列汽车刺激政策的相继退出,去年全年国内合计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增速显著慢于2009和2010年的46%和32%,创造了我国汽车行业自1999年以来最慢的增速。其中,乘用车表现要优于商用车,而乘用车中,MPV,SUV分别实现了11.74%和20.19%的增长,快于轿车的+6.62%。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受年初日本地震影响,合资品牌中的日系车在上半年因零部件供给等原因表现不佳,均未达到年初预定的目标,被欧美车企抢占了风头,影响了其全年业绩。而自主品牌更是惨遭滑铁卢——据乘联会所公布的主流车企销量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1年国产乘用车(不含微客车)总销量为1100万辆,同比下滑14%。其中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A0级市场,下滑最为严重,达到58%;另外,中高端车型在去年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以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为代表的欧美系中、高端车企更是一骑绝尘,两者分别实现18%和16%的销量增速,远远领先行业。
三、盈利趋势:盈利能力与利润增速均逐季回落
下表为我们选取的4家乘用车公司2009年1季度至2011年3季度的业绩汇总统计:
4家乘用车公司季度业绩汇总(单位:亿元) | ||||||||||
09Y2Q |
09Y3Q |
09Y4Q |
10Y1Q |
10Y2Q |
10Y3Q |
10Y4Q |
11Y1Q |
11Y2Q |
11Y3Q |
指标 |
494.2 |
532.4 |
585.7 |
829.4 |
1036 |
982.2 |
1080 |
1172 |
1051 |
1105 |
主营收入 |
24.2% |
57.6% |
79.1% |
112% |
110% |
84.5% |
84.4% |
41.3% |
1.5% |
12.5% |
同比变化 |
16.3 |
33.2 |
34.8 |
45.8 |
39.9 |
41.4 |
45.7 |
53.3 |
45.2 |
43.8 |
净利润(扣除) |
39.7% |
475% |
-227% |
457% |
145% |
24.7% |
31.4% |
16.5% |
13.2% |
5.8% |
同比变化 |
16.0% |
15.4% |
14.7% |
19.3% |
19.6% |
19.5% |
17.7% |
19.5% |
18.4% |
17.6% |
毛利率 |
11.9% |
11.6% |
11.0% |
11.3% |
10.6% |
11.0% |
10.6% |
10.7% |
9.9% |
10.6% |
期间费用率 |
3.3% |
6.2% |
5.9% |
5.5% |
3.9% |
4.2% |
4.2% |
4.6% |
4.3% |
4.0% |
净利润率 |
版权陈述:图表资料属于君亮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传播此文件,违者必究。 |
进入2011年,乘用车行业利润增速与盈利能力均有所放缓,且呈逐季下滑态势:净利润同比增速由1季度的16.5%降至2季度的13.2%,再进一步回落至3季度只有个位数的5.8%;毛利率方面,1季度4家公司汇总的毛利率还同比小幅提升了0.2个百分点,但经历了2、3季度的环比下滑,3季度该指标已同比下滑了近2个百分点,明显的反映出车企向下的盈利趋势。
虽然总体呈放缓趋势,但不同公司的路径却各不相同:上海汽车前3季度净利润(扣除后)增速分别为47%、42%和29%;一汽轿车是-44%、-35%和-118%;另一整车企业长安汽车则分别录得-14%、-52%和-140%。一汽轿车和长安汽车均在3季度录得近几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负面惊奇。
4家乘用车公司年度业绩汇总(单位:亿元) |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指标名称 |
1392.3 |
1463.1 |
2003.9 |
3927.4 |
4521.6 |
5276.0 |
6138.8 |
主营收入 |
|
5.1% |
37.0% |
96.0% |
15.1% |
16.7% |
16.4% |
同比变化 |
43.6 |
8.4 |
92.5 |
172.8 |
190.2 |
232.5 |
278.0 |
净利润(扣除) |
|
-80.8% |
1003% |
86.9% |
10.1% |
22.2% |
19.6% |
同比变化 |
14.7% |
13.1% |
14.7% |
19.0% |
18.6% |
18.9% |
18.8% |
毛利率 |
13.6% |
13.2% |
11.4% |
10.9% |
10.5% |
10.5% |
10.3% |
期间费用率 |
3.1% |
0.6% |
4.6% |
4.4% |
4.2% |
4.4% |
4.5% |
净利润率 |
40.8% |
102.8% |
13.9% |
14.9% |
11.3% |
13.9% |
12.1% |
分红率 |
3.4% |
0.6% |
5.7% |
6.0% |
6.5% |
7.0% |
6.9% |
总资产报酬率 |
8.0% |
1.6% |
14.8% |
19.4% |
17.6% |
18.0% |
18.1% |
净资产收益率 |
40.8 |
197.9 |
21.5 |
16.1 |
黑体数据为预测数据 |
年平均市盈率 | ||
1.3 |
1.1 |
1.0 |
0.7 |
市营收比 | |||
版权陈述:图表资料属于君亮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传播此文件,违者必究。 |
从年度数据汇总统计可以看到,在经过了2009、2010年超高速增长后,乘用车类公司在2011年增长明显乏力,预计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仅在10%上下,这还是考虑了上海汽车体量较大,对行业业绩有较强拉动作用后的结果。2011年1—9月,上海汽车、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和长安汽车分别实现38.73%、-54.42%、-75.54%和-52.74%的利润增速。市场普遍认为,鉴于目前乘用车市场相对饱和,若无进一步的刺激计划,2011—13年行业10%上下的增速将成为常态。在激烈的竞争下,不同车企业绩分化的过程也将持续下去。
四、证券市场表现及估值:上海汽车表现最优,估值最低
公司名称 |
本周股价表现 |
近13周股价表现 |
近52周股价表现 |
年成长率(10-13年) |
拖移PE |
PEG |
|||
营收 |
净利润 | ||||||||
3% |
-8% |
-24% |
4% |
2% |
20 |
17 |
10.66 |
1.32 | |
上海汽车 |
7% |
-4% |
-2% |
18% |
22% |
8 |
8 |
0.39 |
1.84 |
4% |
-21% |
-45% |
9% |
-4% |
16 |
15 |
N/A |
1.65 | |
5% |
-15% |
-27% |
13% |
16% |
75 |
180 |
4.78 |
2.71 | |
版权陈述:图表资料属于君亮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传播此文件,违者必究。 |
作为参照指数的沪深300指数本周、近13周和近52周分别下跌了-4.1%、-9.5%和-21%,4家乘用车企业由于遭遇业绩与估值的双降,平均分别录得4.8%、-12%、-25%的市场表现。除了本周表现优于大盘外,近13周和近52周均跑输大盘。但其中,也有上海汽车这样均跑赢300指数的公司存在,其在近13周和52周仅录得4%和2%的跌幅,这在哀鸿遍野的2011年实属不易。
估值方面,除了一汽夏利有整体上市的预期,估值偏高外,其他3家公司的PE均在20倍以下。但由于2011年业绩下滑剧烈,加上近1、2年处于产能建设期,市场对各公司2010—13年净利润增幅的估计都不高,如一汽轿车由于庞大的资本开支,预计到2013年都难达到2010年的利润规模。由于上海汽车今年表现非常优异,较高的基数或使市场有明年业绩能否持续亮眼的担忧,因此在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估值却持续下行至目前的8倍PE,0.39倍PEG左右的水平。我们认为,持续的分化将会是一个强者恒强的过程,而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目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已过度反应了公司增长放缓的预期,股价存在低估。
五、公司点评
上海汽车(上汽集团,600104):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凭借旗下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出色表现,公司在乘用车增速只有5.19%的2011年实现了12.01%的销量增速,前3季度公司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分别增长了22.59%和38.73%,展示了强者走强的独立特征。在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公司凭借旗下品牌良好的知名度与口碑,在两极分化的行业格局内成为赢家的可能性极大。公司目前PE仅为8倍,处于历史低位,对照2010—13年22%的净利润增长率,目前PEG仅有0.39,估值较低。投资者若想在汽车股中有所配置,不妨重点关注。
上一篇:调价助盈利,估值有望升
下一篇:经济增速下行,包装印刷业好坏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