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D点股票分屏
2016-03-18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今后,我国58万中医药卫生人员开诊所会更加容易。
6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
7月1日,中医药法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了中医诊所备案制的要求,此举被认为是推动备案制落地的重要举措。
这也意味着,以后中医开诊所将摆脱繁琐的审批,只需要经过备案就能开办诊所。
实行备案制后,中医办诊所会有哪些不同?由许可到备案,以后中医诊所的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由许可制到备案制
对于陈放(化名)来说,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已从业20年的陈放是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内科大夫,除了每周3天的出诊,还要兼顾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同时还有“开不完的会”和“出不完的差”。陈放一直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只为病人看病,不用为其他事分散自己的精力。
陈放曾想过自己办私人诊所,可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付出,还要考虑审批手续、房屋租赁和经营管理,精力上应付不过来。
上述两个暂行办法的出台,在他看来,将促进大批体制内的医生跳出来开办诊所,也将促进大批民间中医人合法行医。
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备案制出台以前,开设中医诊所需要许可管理证,办证需要提供包括行医资格证、处方权、开设诊所相关人士的职业范围,还要考虑开设诊所地区中医诊所的数量等。
而备案制仅需要有行医资格就可以备案开设中医诊所。
对于中医诊所的诊疗范围,暂行办法明确,所开中医诊所必须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民族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对于举办中医诊所的程序,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只需要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中医诊所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如果没有,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也可以。
同时,暂行办法明确,中医诊所设置不受所在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定的医疗机构数量和相邻距离的限制。
过去对开诊所有严格的要求,场地必须长期固定(非申请人所有,需有5年以上租赁协议)并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以1名医生、1名护士计,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聘用卫技人员每增加1名,面积增加10平方米。
这也意味着,7月1日中医药法施行之后,只需要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就可以开中医诊所,不限数量、不限密度。
给民间游医松绑
对于民间游医,暂行办法也为他们开办诊所打开了口子。
一直以来都有“民间有高手,偏方治大病”这一说法,在基层,一些去医院治不好的病也确实是靠一些“民间游医”治好的,但是这些游医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非法行医的状态。并且,民间郎中后继乏人现象严重。
2013年3月起,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组织了一支“民间郎中调查团队”,历时3年,走访了该省11个地市的城乡、山区和海岛共118名散在各地的民间土郎中。
调查发现,有不少老中医的后人从小学中医,技术学到手了却没有大学文凭,还有许多热爱中医的有志之士错过了院校教育选择中医专业的机会。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绝大多数民间中医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为基层百姓提供了必要的中医药服务,但现有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价其真实水平。
于是,中医药法开辟了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
暂行办法规定,中医诊所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如果没有,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也可以。
至于如何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暂行办法给出了详细的通道——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具体条件:连续跟师学习中医满5年,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经指导老师评议合格;具有医术渊源,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或者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5年,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并得到患者的认可。
这意味着民间游医只要有技术也可以参加考试。
“只要是有中医院校毕业证书,不管是中专、大专、本科都可以备案开设诊所,甚至一些有社会行医经历的游医经考核合格也能够备案开设诊所。”史立臣表示。
中医备案制的实行,为通过师承道路取得中医师资格打开了口子,解决了调研中呼声最大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问题。业界认为,中医人终于能“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监管要更严
许可制变成了备案制,且无需配备相应医疗设备,这意味投入不高就可以开办一家中医诊所了,那么,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史立臣认为,国家放开中医门诊对我国中医发展以及中药产品的销售起到推动的作用,但是也会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例如,一些所谓医术高明的游医都会进入开办中医门诊的市场。
“中医诊所开办的门槛是降低了,但相应的监管不会降低要求,相反会更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薛迪表示。
他指出,在不同地区实施这项政策时推出的细则也不会是相同的。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薄弱,有些人员具有“祖传秘诀”、拥有一定的中医药技能,允许他们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这对于补充基层医疗资源非常重要。
但是,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对于开放中医诊所,要有另一番理解。
因此,暂行办法针对中医诊所乱收费、虚假宣传、擅自执业、超范围经营等行为,都明确了惩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同时,即将实施的中医药法规定,中医诊所如果超过备案的诊疗范围开展医疗活动,由县级以上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至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被停止执业的诊所,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5年内不得在医疗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如果聘用将被吊销执业许可证。
6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
7月1日,中医药法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了中医诊所备案制的要求,此举被认为是推动备案制落地的重要举措。
这也意味着,以后中医开诊所将摆脱繁琐的审批,只需要经过备案就能开办诊所。
实行备案制后,中医办诊所会有哪些不同?由许可到备案,以后中医诊所的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由许可制到备案制
对于陈放(化名)来说,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已从业20年的陈放是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内科大夫,除了每周3天的出诊,还要兼顾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同时还有“开不完的会”和“出不完的差”。陈放一直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只为病人看病,不用为其他事分散自己的精力。
陈放曾想过自己办私人诊所,可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付出,还要考虑审批手续、房屋租赁和经营管理,精力上应付不过来。
上述两个暂行办法的出台,在他看来,将促进大批体制内的医生跳出来开办诊所,也将促进大批民间中医人合法行医。
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备案制出台以前,开设中医诊所需要许可管理证,办证需要提供包括行医资格证、处方权、开设诊所相关人士的职业范围,还要考虑开设诊所地区中医诊所的数量等。
而备案制仅需要有行医资格就可以备案开设中医诊所。
对于中医诊所的诊疗范围,暂行办法明确,所开中医诊所必须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民族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对于举办中医诊所的程序,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只需要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中医诊所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如果没有,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也可以。
同时,暂行办法明确,中医诊所设置不受所在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定的医疗机构数量和相邻距离的限制。
过去对开诊所有严格的要求,场地必须长期固定(非申请人所有,需有5年以上租赁协议)并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以1名医生、1名护士计,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聘用卫技人员每增加1名,面积增加10平方米。
这也意味着,7月1日中医药法施行之后,只需要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就可以开中医诊所,不限数量、不限密度。
给民间游医松绑
对于民间游医,暂行办法也为他们开办诊所打开了口子。
一直以来都有“民间有高手,偏方治大病”这一说法,在基层,一些去医院治不好的病也确实是靠一些“民间游医”治好的,但是这些游医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非法行医的状态。并且,民间郎中后继乏人现象严重。
2013年3月起,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组织了一支“民间郎中调查团队”,历时3年,走访了该省11个地市的城乡、山区和海岛共118名散在各地的民间土郎中。
调查发现,有不少老中医的后人从小学中医,技术学到手了却没有大学文凭,还有许多热爱中医的有志之士错过了院校教育选择中医专业的机会。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绝大多数民间中医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为基层百姓提供了必要的中医药服务,但现有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价其真实水平。
于是,中医药法开辟了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
暂行办法规定,中医诊所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如果没有,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也可以。
至于如何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暂行办法给出了详细的通道——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具体条件:连续跟师学习中医满5年,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经指导老师评议合格;具有医术渊源,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或者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5年,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并得到患者的认可。
这意味着民间游医只要有技术也可以参加考试。
“只要是有中医院校毕业证书,不管是中专、大专、本科都可以备案开设诊所,甚至一些有社会行医经历的游医经考核合格也能够备案开设诊所。”史立臣表示。
中医备案制的实行,为通过师承道路取得中医师资格打开了口子,解决了调研中呼声最大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问题。业界认为,中医人终于能“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监管要更严
许可制变成了备案制,且无需配备相应医疗设备,这意味投入不高就可以开办一家中医诊所了,那么,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史立臣认为,国家放开中医门诊对我国中医发展以及中药产品的销售起到推动的作用,但是也会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例如,一些所谓医术高明的游医都会进入开办中医门诊的市场。
“中医诊所开办的门槛是降低了,但相应的监管不会降低要求,相反会更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薛迪表示。
他指出,在不同地区实施这项政策时推出的细则也不会是相同的。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薄弱,有些人员具有“祖传秘诀”、拥有一定的中医药技能,允许他们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这对于补充基层医疗资源非常重要。
但是,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对于开放中医诊所,要有另一番理解。
因此,暂行办法针对中医诊所乱收费、虚假宣传、擅自执业、超范围经营等行为,都明确了惩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同时,即将实施的中医药法规定,中医诊所如果超过备案的诊疗范围开展医疗活动,由县级以上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至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被停止执业的诊所,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5年内不得在医疗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如果聘用将被吊销执业许可证。
上一篇:市盈率最低的股票分屏
下一篇:成长性评级最优的股票(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