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出炉的40个股票报告名单
2013-05-24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2013年5-4期共包括14个行业,40家公司的个股报告。
在这40家公司中,成长动能为1号的公司,共有11家,其中有6家是新晋的。这些新晋的公司分别是:餐饮旅游的中国国旅(拥有独一无二的免税牌照,离岛免税新政将持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电子的亿纬锂能(一季度公司产品订单持续增加,公司进入北斗导航产业链,成立子公司,进一步完善该产业结构,进入更大的市场)和顺络电子(智能手机对电感的需求较功能手机有较大的提升,公司单机电感产能提高,同时进入国内主流智能手机厂商中兴、华为、宇龙酷派、联想的供应链,并且与一线芯片厂商联发科、高通、Marvell等展开深度合作),机械设备的航天动力(毛利较高的泵及泵系统产品营收占比提升,化工装备和液力变矩器也将贡献更多收益),建筑建材的中国海诚(助推成长积极因素增多,项目进度和新签订单较大幅度好转的概率很大,业绩增长可望持续),轻工制造的帝龙新材(公司各类装饰纸业绩增长较快,未来或可受益于行业的稳健增长)。
另一方面,成长动能从1号下调的公司只有1家:纺织服装的报喜鸟(终端销售下滑,库存激增,门店扩张速度放缓)。
总体来讲,各个成长动能上调的公司共有13家,下调的有8家。
财务和其中的关系,我们已经帮你呈现出来了,决定当然还是要你自己来做。投资之前,希望你能仔细读读《股票估值500·个股报告》2013年5-4期中的个股报告,对过往和预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信多年后回头来看,2011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称为转折之年”,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1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672.83万辆和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00%和2.56%。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为3.3%,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造成今年汽车销量增速大幅度下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宏观方面,由于政府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整体经济增速下降,汽车行业所受冲击较大;产业方面,多个鼓励政策集体淡出无疑加剧了汽车行业增速的下滑速度。
虽然今年整体销量无法突破年初众多机构预计2000万辆大关,但是中国依旧保持着“全球第一市场”的地位。入世十年,成长最快同时备受关注的汽车产业如何由大转强,成为2011年的“主命题”。
梦碎2000万辆关口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增幅为46%;2010年,销量持续高增长,增幅达34%;2011年,汽车市场销量增速急转直下,年度增长仅3%左右,中国汽车产业跃上2000万辆台阶的梦想破灭。
如此的市场表现无疑让人大跌眼镜,甚至让行业内人士措手不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增长速度屡次预测失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失误。
2011年初,中汽协预计本年度销量增长为10%~15%,较之前两年动辄超过30%以上的增速已经大幅缩水。经过大半年的观察,10月份,中汽协将这一预期调整到不足5%。
董扬分析认为,中汽协年初预测增速是因为考虑到国家扶植政策退出的因素,所以才把增长数值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没有估计到日本地震、购车补贴新政等外部和宏观调控层面对车市的巨大影响,所以随后做了调整,但是显然5%的预期也过于乐观了。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微客车型,微客市场今年同比下滑近10%。
在产品结构方面,徐长明告诉记者,高级别车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形势,低级别车发展受阻。这是与以往调控年份不一样的结构特征。在车型方面,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豪华车市场保持着超过30%的市场增速,以德系三强为代表的豪华车企业正在全力提升中国市场的产能,甚至出现了“产量决定销量”的状况。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豪华车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即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由豪华车自身特点与消费者决定的。正是因此,未来几年,豪华车企业将保持加速国产的趋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自主品牌企业在本年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徐长明分析,这是由以下三点原因造成的:首先,自主品牌不具有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优势,因此在成本上涨时,自主品牌势必面临更大的困难;其次,合资企业进军自主品牌领域,进一步加大了成本优势;第三,油价等综合费用上涨,对于自主品牌的挑战更大。
2012年市场分化加剧
对于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速的预期各方观点不一,总体而言,普遍认为不可能再出现类似2009和2010年的高增长,转而以维持稳定为主。
近日,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预计,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为5%左右。这是由于,今年车市的不景气为明年小幅增长提供了基础,但是显然没有任何驱动因素使得2012年汽车市场出现反弹。
国家信息中心的分析相对乐观,基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第二个高速成长期,预测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有望接近10%。其中,乘用车依然是增长重点,增速可达10%左右,同时微客、商用车有望实现增长。
在产业政策方面,徐长明预计,2012年不会出台全局性的鼓励和限制总量的政策。
2012年,市场持续调整势必造成汽车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分析认为,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保持利润稳定、提高市场份额、做强更为重要。
徐长明告诉记者,过去强调规模扩张的合资和部分自主厂商基本都胜出了,未来必须在规模与做强之间寻求平衡点才能胜出。“由大转强”不再是一个课题,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残酷竞争。
在自主品牌方面,一汽、东风、上汽、北汽、长安等纷纷发布自主品牌战略,一批自主品牌车型将相继推向市场。分析认为,2012年自主品牌的竞争将从传统意义上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转向大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导致产能不断大幅度扩张。徐长明告诉记者,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共同理念——赢得中国才能赢得世界。在一汽-大众成为第三个年度销售百万辆的企业后,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相继在年末提出明年销售突破百万辆的目标。细分市场和销售网络的下沉势必造成更加残酷的竞争。
市场转型期的“中国机会”
民生银行汽车业务部总经理王炜告诉记者,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并不是拐点,而是回归理性的增长。今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熟,低速增长将成为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强调,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提高传统汽车的能效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两者结合起来。
此外,贾新光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市场转型期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有众多压力的同时充满机会。经过市场调整,自主品牌企业重新洗牌,而不是今天“大而庞杂”的竞争局面。
他表示,合资企业留给自主品牌的机会已经非常少。由于技术提升需要时间和资金支撑,自主品牌企业最大的挑战不仅是和合资企业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保证资金链完整。此外,海外市场成为众多自主品牌企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