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B点股票分屏
2017-04-28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央行昨日通过官方微博公告,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
“临时流动性便利”是除了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后,央行创设的又一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还透露,此次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操作期限为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目前,28天逆回购利率为2.55%。不过,央行并未透露操作规模。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指出,这是央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投放流动性,预计投放规模可能在几千亿级别,算是为目前流动性环境量身定做的工具。
据统计,春节前将有总计6575亿元到期,包括4400亿7天逆回购,200亿28天逆回购,1175亿1年期MLF,800亿3个月国库定存。而节后至2月底,总计将有16950亿元流动性到期。
中信证券(600030)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节前的流动性基本无忧,但节后的资金到期压力仍然较大,尽管考虑到节后现金回笼,但流动性的缺口仍然不小。而从抵押品的角度看,扩大抵押品范围才是根本之道。
2016年12月底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和金融债合计约11万亿元,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的余额47788亿元,两者相除占比约43%。
明明指出,这导致了春节前进一步加大MLF和OMO操作量受到约束。明明预计,今年货币政策操作扩大抵押品范围可能是必然选项,而从政府负债角度看,地方债可能是可增加的抵押品选择,那么对于地方债来看是一个利好。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也指出,MLF和逆回购持续滚动导致银行需要消耗较多质押券是今年流动性投放机制上一个较大的障碍。此次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投放可能不需要质押券,是货币当局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如果效果良好,未来可能会增加这种不需要抵押物的流动性工具投放。
此次操作,也是央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注解。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指出,这一操作进一步证明准备金率不会轻易下调,央行仍倾向于运用短期、灵活工具来调节短期流动性。降准有可能对人民币贬值带来进一步的刺激,目前并不合适。
延伸阅读>>
任泽平:央行启动临时流动性便利 中期货币政策仍中性
1、核心观点:由于外占下降、春节提现、企业缴税、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债市去杠杆等,资金面持续偏紧,但顾虑人民币维稳、房市调控等,央行不愿意实施降准等信号过强的政策,而是启动28天的临时流动性便利,相当于给市场临时提供流动性,28天过完年再收回来。短期来看,此次启动临时流动性便利有助于缓释资金面压力;中期来看,货币政策维持中性。春节前,流动性问题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春节过后,大量流动性到期,资金面仍可能紧平衡。我们维持经济L型、温和通胀、货币中性、看多黄金、股市迎来修复时间窗口围绕业绩和改革展开、债市调整的判断。
2、历史上首次的“定向定时降准”,央行称之为“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具体来看,只涉及到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各家分批分次,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预计可以释放6000亿左右的资金,相当于央行对五大行进行了一次无抵押6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春节之后,期限来临,央行可能会继续实施公开市场操作。
3、前期资金面持续偏紧。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11300亿元,创单周净投放历史新高,其中周二净投放2700亿元,为一年来最高。但SHIBOR利率连续六天全面上涨,其中3个月SHIBOR利率到3.8213%,为2015年5月7日以来高点。公开市场操作对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效力有限,且面临着抵押券的限制。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币相对美元走强,也为央行采取“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新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时机。未来资金面再次紧张,央行可能会继续使用这一工具。
4、这次临时的流动性管理政策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春节前提现、企业缴税、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外占下降等,资金面紧张超预期。近期面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外占连续14个月下滑,结售汇逆差今年次高,外汇储备接近3万亿大关。同时,政策去杠杠、债市解杠杆导致银行间流动性偏紧,债市巨震,股市殃及池鱼。
5、考虑到12~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超预期、企业盈利和出口改善推动制造业投资恢复、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等,2017年1季度经济尚可,2~3季度受地产汽车拖累可能二次探底。预计1季度通胀是高点,然后逐步回落,总体温和。因此,货币政策在上半年维持中性,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促改革。
央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非常精准:不宜误读为降准
春节临近,现金需求攀升。中国人民银行20日下午宣布,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这是央行应对季节性因素的精准调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春节前夕,奖金发放、采购年货、发红包、返乡等活动密集,会对银行形成较大现金需求,而节后现金会回笼,这是每年都有的典型季节性因素。在当前较为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央行选择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28天的临时流动性支持,措施、时长非常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宣布采取的措施是“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而没有提及“降准”。
“不宜将此次操作误读为降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央行这次提供的临时流动性支持,商业银行是要向央行支付利息的,利率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操作是不同的。
自从2016年2月底,央行进行过一次降准之后,再也未动用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这一“重器”。
曾刚分析指出,在货币存量巨大、主要大国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汇率承压背景下,央行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提供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灵活工具,针对不同时点的特定需要,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
今年节前,不仅现金需求攀升,流动性也出现了偏紧,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持续上升。此前数日,央行连续采取加大逆回购力度的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次央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几家大型商业银行。那么中小银行,以及其他需要资金的机构,将会怎样?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连平说,近期市场流动性偏紧,大行也相对偏紧。如果大行的流动性偏紧,不愿意拆借给中小银行,市场利率便会被抬上去。央行此举希望通过向大行注入流动性,促进大行向中小银行拆借,以达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目的。
开年央行就向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是否意味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变?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同日公布的2016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正逐步企稳,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而央行这次采取的临时流动性支持措施,主要是为应对季节性因素,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稳定和利率平稳,并未改变货币政策走向。
“临时流动性便利”是除了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后,央行创设的又一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还透露,此次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操作期限为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目前,28天逆回购利率为2.55%。不过,央行并未透露操作规模。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指出,这是央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投放流动性,预计投放规模可能在几千亿级别,算是为目前流动性环境量身定做的工具。
据统计,春节前将有总计6575亿元到期,包括4400亿7天逆回购,200亿28天逆回购,1175亿1年期MLF,800亿3个月国库定存。而节后至2月底,总计将有16950亿元流动性到期。
中信证券(600030)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节前的流动性基本无忧,但节后的资金到期压力仍然较大,尽管考虑到节后现金回笼,但流动性的缺口仍然不小。而从抵押品的角度看,扩大抵押品范围才是根本之道。
2016年12月底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和金融债合计约11万亿元,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的余额47788亿元,两者相除占比约43%。
明明指出,这导致了春节前进一步加大MLF和OMO操作量受到约束。明明预计,今年货币政策操作扩大抵押品范围可能是必然选项,而从政府负债角度看,地方债可能是可增加的抵押品选择,那么对于地方债来看是一个利好。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也指出,MLF和逆回购持续滚动导致银行需要消耗较多质押券是今年流动性投放机制上一个较大的障碍。此次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投放可能不需要质押券,是货币当局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如果效果良好,未来可能会增加这种不需要抵押物的流动性工具投放。
此次操作,也是央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注解。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指出,这一操作进一步证明准备金率不会轻易下调,央行仍倾向于运用短期、灵活工具来调节短期流动性。降准有可能对人民币贬值带来进一步的刺激,目前并不合适。
延伸阅读>>
任泽平:央行启动临时流动性便利 中期货币政策仍中性
1、核心观点:由于外占下降、春节提现、企业缴税、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债市去杠杆等,资金面持续偏紧,但顾虑人民币维稳、房市调控等,央行不愿意实施降准等信号过强的政策,而是启动28天的临时流动性便利,相当于给市场临时提供流动性,28天过完年再收回来。短期来看,此次启动临时流动性便利有助于缓释资金面压力;中期来看,货币政策维持中性。春节前,流动性问题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春节过后,大量流动性到期,资金面仍可能紧平衡。我们维持经济L型、温和通胀、货币中性、看多黄金、股市迎来修复时间窗口围绕业绩和改革展开、债市调整的判断。
2、历史上首次的“定向定时降准”,央行称之为“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具体来看,只涉及到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各家分批分次,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预计可以释放6000亿左右的资金,相当于央行对五大行进行了一次无抵押6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春节之后,期限来临,央行可能会继续实施公开市场操作。
3、前期资金面持续偏紧。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11300亿元,创单周净投放历史新高,其中周二净投放2700亿元,为一年来最高。但SHIBOR利率连续六天全面上涨,其中3个月SHIBOR利率到3.8213%,为2015年5月7日以来高点。公开市场操作对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效力有限,且面临着抵押券的限制。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币相对美元走强,也为央行采取“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新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时机。未来资金面再次紧张,央行可能会继续使用这一工具。
4、这次临时的流动性管理政策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春节前提现、企业缴税、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外占下降等,资金面紧张超预期。近期面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外占连续14个月下滑,结售汇逆差今年次高,外汇储备接近3万亿大关。同时,政策去杠杠、债市解杠杆导致银行间流动性偏紧,债市巨震,股市殃及池鱼。
5、考虑到12~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超预期、企业盈利和出口改善推动制造业投资恢复、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等,2017年1季度经济尚可,2~3季度受地产汽车拖累可能二次探底。预计1季度通胀是高点,然后逐步回落,总体温和。因此,货币政策在上半年维持中性,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促改革。
央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非常精准:不宜误读为降准
春节临近,现金需求攀升。中国人民银行20日下午宣布,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这是央行应对季节性因素的精准调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春节前夕,奖金发放、采购年货、发红包、返乡等活动密集,会对银行形成较大现金需求,而节后现金会回笼,这是每年都有的典型季节性因素。在当前较为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央行选择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28天的临时流动性支持,措施、时长非常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宣布采取的措施是“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而没有提及“降准”。
“不宜将此次操作误读为降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央行这次提供的临时流动性支持,商业银行是要向央行支付利息的,利率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操作是不同的。
自从2016年2月底,央行进行过一次降准之后,再也未动用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这一“重器”。
曾刚分析指出,在货币存量巨大、主要大国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汇率承压背景下,央行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提供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灵活工具,针对不同时点的特定需要,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
今年节前,不仅现金需求攀升,流动性也出现了偏紧,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持续上升。此前数日,央行连续采取加大逆回购力度的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次央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几家大型商业银行。那么中小银行,以及其他需要资金的机构,将会怎样?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连平说,近期市场流动性偏紧,大行也相对偏紧。如果大行的流动性偏紧,不愿意拆借给中小银行,市场利率便会被抬上去。央行此举希望通过向大行注入流动性,促进大行向中小银行拆借,以达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目的。
开年央行就向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是否意味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变?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同日公布的2016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正逐步企稳,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而央行这次采取的临时流动性支持措施,主要是为应对季节性因素,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稳定和利率平稳,并未改变货币政策走向。
上一篇:成长性评级良好的股票(四星)
下一篇:每周A点股票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