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评级最差的股票(一星)
2017-03-03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新政”的奶粉政策经过多次修改终于落槌。6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公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政策的相关内容。
其中,最为重点的是为了避免单家企业自身配方和品牌众多,恶意竞争,影响消费者选择,食药监在上述新政中规定,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并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始执行。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上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品牌将面临大清洗。
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奶粉配方注册管理政策正式落地,此后,在政策面前,内外平等监管,网购、跨境电商漏洞要被管制。
之前2015年9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监管范围只适用于国内生产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
这引发国内奶粉企业的反弹,并呼吁对进口奶粉实施同等条件监管。
去年9月底,负责进口食品监管的国家质检总局曾内部就《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询意见,当时,国内奶粉企业担心,国家食药监双头管理、监管政策不统一,最终国产奶粉受害。
6月8日,食药监制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核心内容为:一个企业最多只保留3个配方奶粉系列9 种产品配方,内外资企业接受同等监管。
据悉,《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3月15日经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6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了总局第26号令,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此次设立注册门槛,提高生产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符合配方奶粉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对出厂产品按照有关法规和配方奶粉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项目是实施逐批检验的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才能申请产品配方注册。
除此之外,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旨在通过限制企业配方书,减少企业恶意竞争,树立优质国产品牌,让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真正得到实惠。
值得注意的是,为优化企业产能,满足市场需求,该新政也允许同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可使用集团公司内另一全资子公司已经注册产品配方。
外资奶粉企业惠氏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良性竞争肯定是保持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合理的政策对大家都好,我们也会跟政府经常互动的。
“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目前的阶段能够进一步对奶粉市场进行严格监督、审查、帮助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从而解决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国内奶粉企业代表之一的飞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中小品牌将被清理
由于过去五年里中国婴幼儿奶粉的高毛利吸引大批国内外资金进入,极大推动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奶粉产量的提升,并在国内形成大大小小近三千个品牌。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配方注册将有助于对现在市场流通品牌进行清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也有助于保证奶粉质量安全。
据市场上数据统计,我国本土已取得奶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3家,国外奶粉企业有73家。按此计算,未来国内奶粉市场上最多只能有528个系列,也即528个品牌。而目前国内市场有2000多个品牌。这意味着,一旦注册制落地,将有约3/4的品牌被清理出局。特别是国内中小品牌奶粉企业,将面临严峻危机,中小经销商中的小门店也将被淘汰出局。
上述新政也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新政”。之所以这么形容,业内解释的理由是:一是写入新版食品安全法,上升至法律层面;二是要求相对苛刻,企业产品系列数不超过三个,对国内外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影响最大的包括国内多个品牌的企业,比如圣元、飞鹤多达上百品牌,国外大型代工企业,比如:菲仕兰、恒天然等。并由此改变国际奶粉生产格局和贸易规则。三是准入门槛大幅提升,将极大抑制资本进入,与以往政策相比,此次新政漏洞少,操作性强,对市场影响大。
新政颁发后,宋亮预计,将迫使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品牌数减少,但产能巨大,一个品牌承担的销售量任务巨大,会造成产能进一步闲置;同时也会造成企业业绩下滑,企业多品牌策略是为了应对国内渠道多,杂,乱而推出的,新政实施后会引起企业一个品牌走多个渠道,造成渠道铺货困难,销售积极性下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食药监公布的新规中还对规范标签标识提出了相关要求,解决宣传乱象。“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不允许:“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样,强调而未使用或不含有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当出现的或适用的物质。”
其中,最为重点的是为了避免单家企业自身配方和品牌众多,恶意竞争,影响消费者选择,食药监在上述新政中规定,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并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始执行。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上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品牌将面临大清洗。
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奶粉配方注册管理政策正式落地,此后,在政策面前,内外平等监管,网购、跨境电商漏洞要被管制。
之前2015年9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监管范围只适用于国内生产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
这引发国内奶粉企业的反弹,并呼吁对进口奶粉实施同等条件监管。
去年9月底,负责进口食品监管的国家质检总局曾内部就《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询意见,当时,国内奶粉企业担心,国家食药监双头管理、监管政策不统一,最终国产奶粉受害。
6月8日,食药监制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核心内容为:一个企业最多只保留3个配方奶粉系列9 种产品配方,内外资企业接受同等监管。
据悉,《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3月15日经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6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了总局第26号令,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此次设立注册门槛,提高生产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符合配方奶粉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对出厂产品按照有关法规和配方奶粉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项目是实施逐批检验的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才能申请产品配方注册。
除此之外,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旨在通过限制企业配方书,减少企业恶意竞争,树立优质国产品牌,让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真正得到实惠。
值得注意的是,为优化企业产能,满足市场需求,该新政也允许同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可使用集团公司内另一全资子公司已经注册产品配方。
外资奶粉企业惠氏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良性竞争肯定是保持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合理的政策对大家都好,我们也会跟政府经常互动的。
“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目前的阶段能够进一步对奶粉市场进行严格监督、审查、帮助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从而解决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国内奶粉企业代表之一的飞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中小品牌将被清理
由于过去五年里中国婴幼儿奶粉的高毛利吸引大批国内外资金进入,极大推动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奶粉产量的提升,并在国内形成大大小小近三千个品牌。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配方注册将有助于对现在市场流通品牌进行清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也有助于保证奶粉质量安全。
据市场上数据统计,我国本土已取得奶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3家,国外奶粉企业有73家。按此计算,未来国内奶粉市场上最多只能有528个系列,也即528个品牌。而目前国内市场有2000多个品牌。这意味着,一旦注册制落地,将有约3/4的品牌被清理出局。特别是国内中小品牌奶粉企业,将面临严峻危机,中小经销商中的小门店也将被淘汰出局。
上述新政也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新政”。之所以这么形容,业内解释的理由是:一是写入新版食品安全法,上升至法律层面;二是要求相对苛刻,企业产品系列数不超过三个,对国内外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影响最大的包括国内多个品牌的企业,比如圣元、飞鹤多达上百品牌,国外大型代工企业,比如:菲仕兰、恒天然等。并由此改变国际奶粉生产格局和贸易规则。三是准入门槛大幅提升,将极大抑制资本进入,与以往政策相比,此次新政漏洞少,操作性强,对市场影响大。
新政颁发后,宋亮预计,将迫使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品牌数减少,但产能巨大,一个品牌承担的销售量任务巨大,会造成产能进一步闲置;同时也会造成企业业绩下滑,企业多品牌策略是为了应对国内渠道多,杂,乱而推出的,新政实施后会引起企业一个品牌走多个渠道,造成渠道铺货困难,销售积极性下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食药监公布的新规中还对规范标签标识提出了相关要求,解决宣传乱象。“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不允许:“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样,强调而未使用或不含有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当出现的或适用的物质。”
上一篇:成长性评级最差的股票(一星)
下一篇:成长性评级最差的股票(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