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 封面(2015-2-6)

封面(2015-2-6)

2015-02-06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表示,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用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

      市场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产能过剩等强周期性行业盈利能力趋于下滑,企业造血不足,债务短期化的趋势难以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仍将进一步加大,短期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近日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经济呈现企稳迹象。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4.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4年1月份以来PPI环比首次由降转升,虽然依然未能摆脱同比下降局面,但同比降幅已连续三个月收窄。此外,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企稳回调,有望达到6.7%左右。

      “当前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因素增多,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要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需要疏通经济传导机制,引导金融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而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因为去产能过程中将涉及大量财政支持,这就需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提出的2016年工作的第一项主要任务是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继续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那么,如何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去年以来,监管层就在不断出台各类政策,试图引导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到对资金非常渴求的实体经济中去,这些政策包括定向降准、推出支农支小再贷款、对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等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政策在引导资金流向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风险偏好,作用可能仍然有限。因此,解决资金流不到实体中去的问题,除了从银行角度入手,更重要也是更有效的是发展其他除银行之外的融资渠道以输血实体经济。

最近更新 近期升幅最大的股票 近期跌幅最大的股票 五星股票 估值偏低的股票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