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基本面良好,错杀跌出机会
2014-10-23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公司概况:
伊利股份起源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1956年成立的养牛合作小组,1993年由21家发起人发起公司整体改制设立伊利集团,1996年登陆A股资本市场,并在2003年登上乳制品龙头地位。目前伊利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领军企业,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在建、合作及自建牧场2400多个,所属企业130多家,旗下有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其中,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稳居全国第一位。
2014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72.86亿元,平均单季营收稳定超130亿元,同时扣除后净利润实现20.9亿元,同比增长91.05%。2014年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2014年乳业全球20强》报告,伊利连升2位,成功买入全球乳业10强,成为2014年全球乳业10强中唯一的亚洲企业。在奶源把控上,伊利已经完成“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全国战略布局,在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河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是中国乳品行业中唯一一家覆盖“世界奶源带”优质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
买入理由:
1、明星产品表现抢眼,新产品蓄势待发。金典、舒化奶、儿童奶、果优、谷粒多、味可滋六大高端产品系列在公司整个液体乳中的收入占比已接近40%,今年上半年,“金典”系列同比增长近50%,每益添及珍护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25%和150%。与此同时,新产品也开始展示出良好的销售势头,常温酸奶安慕希二季度销售收入成功实现翻番,由于上半年该产品仅在山东等传统优势区域进行宣传销售,且下半年会有多条生产线投产,产能跟上后将全国性铺货推广。市场预计常温酸奶未来五年的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我们估计今年安慕希对公司收入贡献为6亿元,明年或达30亿元。
2.毛利率显著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受益于结构升级及去年下半年产品的提价,上半年公司液体乳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2.51个百分点至31.04%,拉动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2.26%至33.12%。尽管如此,但与雀巢、达能这类国际巨头40%-50%的毛利率相比,伊利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伴随明星产品及常温酸奶安慕希的高速增长,我们判断未来几年公司毛利率将向40%靠拢,业绩有望显著提升。
3、奶源涨价,为乳品企业产品升级和提价提供了条件。去年因夏季高温以及8月份恒天然肉毒杆菌导致新西兰进口奶粉限制(作为乳制品的原材料),造成国内原奶供给缺口放大,原奶价格平均涨幅达30%。为应对原奶价格上涨,公司多次提价,去年1月初对液奶中的纯奶、功能奶等提价5%-7%,4月初对奶粉的成人粉提价10%,金装提价10%,8月初对金典等高端奶提价5%-10%。由于奶源供应紧张,一方面导致乳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导致乳品消费市场超预期繁荣,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销售断货现象。提价能够稳固毛利率,同时当奶源价格下落时,毛利率通常有翘高的机会。
4、收购上游奶源,保证原料供给充足。2013年9月公告,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伊利国际投资辉山乳业5000万美元(约3.1亿人民币)。辉山乳业是一家具有完整垂直产业链(包括牧草养殖、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的大型乳品企业,拥有自营牧草50座,存栏奶牛11万余头。通过此次战略投资,伊利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稳定上市公司在东北地区的奶源供应。此外,今年公司拟通过释放部分伊利畜牧股权的方式募集2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上游牧场艰涩,继续优化其产业链一体化建设。
海外方面同样加紧布局,4月份伊利在新西兰南岛南坎特伯雷地区的投资获批,7月与美国DFA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还成功牵手意大利斯嘉达公司,全球化奶源战略部署逐渐形成,除抵抗原奶价格波动外可进一步保证原奶供应充足。
5、规模效应显现,2008年之后费用率趋于下降,销售净利率缓慢增加。自2010年公司披露费用明细以来,其广告费用基本每年稳定在38亿元,控制严格。2014年1-6月期间费用合计66.54亿元,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1.8%,期间费用率24.39%,同比减少0.37%,延续了2008年以来的下行趋势。
2008-201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由-8.3%增加至4.6%,盈利能力逐渐增强。随着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完善,公司规模效应现象,未来毛利率将稳健增长,销售净利率有望达到5%-6%。
6、乳制品市场正逐渐走出三聚氰胺的阴影。1998-2007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并度过了黄金十年,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刺激行业增速急剧下降,2014年上半年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体乳产量同比下降1.42%,乳粉产量同比下滑10.87%,显示行业正处于逐渐复苏当中。
7、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稳固。截至2013年底,伊利、蒙牛分别占据国内乳制品行业21.7%和18.8%的市场份额,成双头垄断局面,竞争格局稳固。即使遭遇原奶供应不足、原奶提价这类危机,也不难将其转嫁至消费端。
8、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兼并落后产能是大势所趋。2013年7月工信部出台了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快行业洗牌的节奏;同年国家食药总局公布了《企业生产婴幼儿奶粉配方乳粉许可证可条件审查细则》,此举有利于提高乳粉行业准入门槛,实现扶优汰劣。根据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鼓励乳制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伊利、蒙牛、光明等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将不断提高。
9、2014年上半年公司共完成营收272.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9%和91.05%,销售净利率达到7.60%。费用方面,销售费用仅同比增长8.6%,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9.15%,财务费用为-0.51亿元,三项费用率24.39%,控制严格。
2004-2013年间伊利股份营收复合增速为22.46%,经常性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7.37%,成长十分积极。除了2007和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导致业绩亏损外,其余年份毛利率均在28%-30%上下,销售净利率在2%-5%之间,近几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7%-25%之间振荡,综合而言盈利能力较强。
11、伊利股份在股票估值网股票评级系统中被归为积极成长股,成长性评级为1,安全性评级略低为2,是成长性最好,稳定性和预测性较强的公司,目前股价处于股票估值网JW4点股价图谱的A点位置。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见股票估值网最新一期及以往伊利股份的个股报告。
谨记风险:
1、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消费者对国内乳品信心缺失。
2、乳品进口规模扩大,国内乳品行业竞争加剧。
3、饲料等成本上升,原奶价格持续走高。
风格归属:
大盘股(总股本/流通股本:30.6亿/ 30.1亿,按10月22日最新股价推算总市值为713.9亿元)
积极成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