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报告

云铝股份:业绩短期承压,二季度有望修复

2025-05-09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目前工业利润的快速增加,是否能说明工业进入全面繁荣或经济进入新周期,还需进一步观察。因为目前工业利润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大涨,以及上游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导致的。

  各大钢铁企业成了“印钞机”。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公布的数字,今年1-2月钢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了21.1倍,有色、石油加工等行业的利润分别增长了1.2倍、1.3倍。

  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6.8亿元,同比增长31.5%。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这是2011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当年则有全国4万亿投资刺激的影响。

  不过,目前工业利润的快速增加,是否能说明工业进入全面繁荣或经济进入新周期,还需进一步观察。因为目前工业利润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大涨,以及上游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导致的。

  在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利润大涨时,食品、医药等行业则利润增速一般,电力行业甚至出现了利润同比下降39.3%的现象。

  对此,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指出,目前工业利润快速上升,主要还是一些行业去产能所致的,预计一季度都会维持这种上升的态势。

  “如果经济全面好转甚至进入一个新的周期的话,那么所有上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应该都是恢复的,目前的情况看上游行业的利润是依靠挤压下游产业得来的。”他说。

  工业利润创6年来最高增速


  历史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是32%,今年1-2月该项数据回归到31.5%,正好是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2011年1-2月,各大工业行业利润普遍较好,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亏损下降。同时各大行业的利润增速虽有差别,但是不是太大。

  比如当时利润最高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分别增长1.3倍、1.1倍。下游的钢铁利润增长26.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6.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

  但是2017年1-2月,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5个减少,同时各个行业利润差距大。比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增长了80.5%,钢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认为,1-2月份工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较多地依靠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

  而这样的利润增加,很大程度上不是经济过热或者加快的标志,而是国家减少钢铁、煤炭等产能使得价格上升。

  2月份PPI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一些机构测算,因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增加约占到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2.7%。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指出,1-2月份整个行业的大幅上涨也给钢铁行业带来了丰富的利润。“上半年的钢价还是有一定回升的动力,但是对于下半年来说,随着去产能工作的进行,也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整体来说全年钢材的基价还是能够超越去年。”她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3月27日河北唐山的三级螺纹钢价格是每吨3650元,比3月16日的高点3860元/吨,价格有所下降。3月27日钢坯价格是每吨3050元,也比3月20日每吨3310元有所下降,不过仍比去年同期涨幅达到一倍左右。

  上游挤压中下游利润

  由于目前的工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且存在上游挤压中下游的情况,因此可持续性存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指出,通过去产能带来价格的快速上涨,是难以持续的,因此接下来的价格趋势可能会是一个缓和上行,但不大会有“剧烈”上涨。

  他认为,下一步需要对工业行业关注几个方面,比如国企对民企利润是“传导”还是“挤压”;上游行业对中下游行业的价格传导效果如何;同时关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背离,不要造成挤压。

  “上游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目前仍是大型企业所主导的,竞争并不充分,提价比较容易。但是中下游生产企业的定价权相对有限,他们很难通过其产品的涨价将这种成本转嫁出去,结果就是上游企业盈利对中下游企业盈利形成了‘挤压’而不是‘传导’效应。”他说。

  数据显示,在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利润上涨时,这些行业下游领域盈利并不理想。2017年1-2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下降39.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10.9%,其他制造业下降1.6%。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要用更多的市场化手段解决去产能问题,这可能使得煤炭和钢铁价格在新一年涨幅不会高于2016年。

  中信建投证券煤炭分析师张绪成指出,煤炭目前只是处于盈利的恢复期。1-2月份价格高企,后几个月价格可能会小幅回落,今年全年煤炭价格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

  “目前煤炭企业处于一个底部向上恢复的阶段,它不会是12年之前的暴利时期。国家也对煤炭的价格、产能有了更多关注。”他说,“目前局部地区煤电联动不协调,煤企赚钱多,电企赚钱难,下一步要防止‘跷跷板’效应(煤炭和电力行业利润一高一低)的出现。”

  延伸阅读>>

  国家统计局:三因素拉升1-2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产加快、价格上涨、成本费用下降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

  根据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5%。

  在何平看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增长加快。1-2月份,工业生产延续上年以来稳中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过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

  二是产品价格明显上涨。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涨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7.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比上年12月份明显扩大。

  三是单位成本和单位费用下降加快。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而上年12月份为同比增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合计为7.7元,同比减少0.46元,比上年12月份多减0.32元。

  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1-2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大幅增加,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比上年12月份显著提高。

  何平表示,受石油、钢铁等行业影响,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

  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而上年12月份则同比下降11.6%,其中,中央企业增长66.3%,而上年12月份下降17.3%。

  此外,何平认为,反映企业效益的其他指标也明显改善。

  其中,利润率同比明显上升。1-2月份,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因季节因素,低于上年12月份),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升幅为2012年以来最大。

  另一方面,回款难首现缓解。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1.3天(因季节因素,高于上年末),同比减少1天,为近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存货增长有所加快,但产成品周转天数继续减少。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5.4天(因季节因素,高于上年末),同比减少1.1天,同比呈现加快下降趋势。

  “同时应当看到,1-2月份工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较多地依靠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何平表示,虽然煤炭、钢铁和石油开采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股市图表

本周关注股票

本周关注行业

最新报告

使用手册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