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的力量会不会快速结集?
2013-04-15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快语宏观:关于一季度GDP的主要看法,我们在不久前的“盯住公司盈利”一文中已有述及。现在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低于此前普遍预期的8%,看来乐观方在渐失上风,那么市场上趋于向悲观的力量会很快结集在一起?
结合3月份的PMI、PPI等数据来看,经济呈现出复苏特征,但这种复苏目前仍然相当脆弱,如果基本面需求持续疲弱,将拖累企业盈利,也会削弱扩张的动力,经济转暖可能更为漫长,对股市长期走势形成压力。
有人或许会认为3月CPI同比上涨2.1%,通胀压力不大,对投资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中国经济将获得相对宽松的政策支持,踩下提速的油门。但如我们此前所说,这种空间和药效的大小是一大疑问。以2012年底的数据计算,中国M2与GDP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M2与GDP之比的全球平均值为1.26。如果相关部门有危机感的话,定能意识到依靠货币堆砌繁荣的路子已经走到头了。而对企业来讲,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唯有少数强者和运气特别好的公司,盈利方可持续增长。
找到这些强者和运气特别好的公司,才是一个投资者目前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结合3月份的PMI、PPI等数据来看,经济呈现出复苏特征,但这种复苏目前仍然相当脆弱,如果基本面需求持续疲弱,将拖累企业盈利,也会削弱扩张的动力,经济转暖可能更为漫长,对股市长期走势形成压力。
有人或许会认为3月CPI同比上涨2.1%,通胀压力不大,对投资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中国经济将获得相对宽松的政策支持,踩下提速的油门。但如我们此前所说,这种空间和药效的大小是一大疑问。以2012年底的数据计算,中国M2与GDP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M2与GDP之比的全球平均值为1.26。如果相关部门有危机感的话,定能意识到依靠货币堆砌繁荣的路子已经走到头了。而对企业来讲,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唯有少数强者和运气特别好的公司,盈利方可持续增长。
找到这些强者和运气特别好的公司,才是一个投资者目前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第一项措施正式推出。中国证监会昨日公布了《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决定指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同时,针对一些网下投资者不注重研究公司基本面,单纯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参与网下新股申购的现象,相关证券投资账户不得作为股票配售对象。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决定》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修改。
首先,对《指导意见》涉及发行与承销管理的有关要求做了具体体现,使之进一步可操作化。值得关注的是,为提高定价方式的灵活性,鼓励发行人和承销商创新定价方式,较之前以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单一定价模式,此次《办法》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据介绍,采用这些方式定价的话需券商事先备案。
其次,明确了发行承销过程中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强调了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获得信息的公平性。
《办法》对初步沟通、推介、询价的方式、披露信息的范围都做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规定。同时,借鉴成熟市场关于股票发行“静默期”的规定,明确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受理后至发行人发行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依法刊登招股意向书前,发行人及与本次发行有关的当事人不得采取任何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进行与股票发行相关的推介活动,也不得通过其他利益关联方或委托他人等方式进行相关活动。
再次,加强了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管。《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发行人、主承销商在推介、询价、定价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并在“监管与处罚”一章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对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如何执行行业平均市盈率“25%规则”的问题,此次公布的《办法》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不过,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会单独制定并公布相关操作细则。”
第四是加强了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不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对于各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办法》提出了明确的监管措施。对发行人违反“静默期”规定进行宣传推介、通过其利益相关方违反规定向参与认购的投资者提供财务资助等行为,《办法》也提出了对应的监管措施。
第五,加强了证券业协会对发行承销的行业自律管理。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加强与证券业协会的沟通配合,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实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措施互动。”负责人说。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决定》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修改。
首先,对《指导意见》涉及发行与承销管理的有关要求做了具体体现,使之进一步可操作化。值得关注的是,为提高定价方式的灵活性,鼓励发行人和承销商创新定价方式,较之前以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单一定价模式,此次《办法》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据介绍,采用这些方式定价的话需券商事先备案。
其次,明确了发行承销过程中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强调了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获得信息的公平性。
《办法》对初步沟通、推介、询价的方式、披露信息的范围都做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规定。同时,借鉴成熟市场关于股票发行“静默期”的规定,明确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受理后至发行人发行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依法刊登招股意向书前,发行人及与本次发行有关的当事人不得采取任何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进行与股票发行相关的推介活动,也不得通过其他利益关联方或委托他人等方式进行相关活动。
再次,加强了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管。《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发行人、主承销商在推介、询价、定价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并在“监管与处罚”一章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对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如何执行行业平均市盈率“25%规则”的问题,此次公布的《办法》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不过,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会单独制定并公布相关操作细则。”
第四是加强了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不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对于各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办法》提出了明确的监管措施。对发行人违反“静默期”规定进行宣传推介、通过其利益相关方违反规定向参与认购的投资者提供财务资助等行为,《办法》也提出了对应的监管措施。
第五,加强了证券业协会对发行承销的行业自律管理。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加强与证券业协会的沟通配合,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实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措施互动。”负责人说。
上一篇:盯住公司的盈利
下一篇:物价上涨压力减少,周期股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