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消息逐渐消化,上涨动力仍然不足
2016-06-17 | 文章来源:中股价值线 | 成为付费会员
目前来看,经济深层次结构失衡仍未有明显改善,经济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激发。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9%,超出外界预期,也高于年初6.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一季度经济回升态势,背后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好转,是否可持续,是外界很关心的问题。4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
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多位与会专家给出解释和判断。
专家们普遍认为,今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跟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带动出口回升有关,基建和房地产作为传统“稳增长”政策作用仍然很关键。
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也跟上述因素力量减弱有关。如在新一轮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成交量增速回落,也将抑制房地产投资的继续高涨。
与会专家均表示,目前来看,经济深层次结构失衡仍未有明显改善,经济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激发。另外,当前加息周期下,流动性趋紧,企业、政府债务问题,及相关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稳增长+出口好转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从数字上来看,一季度无论生产端,还是需求端,都要好于预期。生产端,尤其是工业生产回升,诸如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实物量都支撑了生产的回升;需求端来看,投资好于去年,3月份消费相较前两个月有大幅改善,出口方面在持续多月对经济的负面拉动,也在今年一季度转正。
但综合分析来看,需求端仍然偏弱。比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2%,相较去年全年反弹了一些,但相较去年一季度回落了1.5个点,若扣除完价格因素仅增长4.5%;一季度社会零售总额扣除完价格因素,可比增长8.8%,比去年一季度放慢了0.8个百分点;出口这部分是真正略有改善。
“需求和生产发生背离,因为当前正处于补库存周期,企业加大库存力度,尚未形成实际需求。”牛犁说。
专家们普遍认为,下一阶段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回落。
由于去年年底部分财政资金结转到今年,年初基建资金充足,但后面投资资金跟进力度会减弱。牛犁称,今年专项建设基金停发,赤字仍然为3%,在去年基础上今年仅多增2000亿元赤字规模;再者就是地方专项债券从去年的40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增量资金只有这么多。
房地产市场也会降温。牛犁预计,新一轮调控后,一线和热点二线投资投机资金会力不从心,因为首付比例大幅提高,这会导致房地产成交量的下跌,进而影响房地产投资。不过,近期因城施策政策取向,热点城市要求加大供地,加大房地产供应,这能带来部分投资增量。
至于出口回升是否可持续,与会者有分歧。
牛犁认为,世界经济并没有真正好转。比如这轮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带动力量美国,美国去年全年GDP增速为1.6%,今年一季度预期仅增长0.6%,说明并没有明显恢复。美国去年1.6%的增速,甚至还不如欧盟的1.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也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好转,很重要好转的指标都与房地产有关,比如美国吸引制造业回归,需要厂房和设备投资——这些投资有一定短期性,不具备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则认为,我国外贸的改善是可持续的。世界进出口数据都在改善,无论是美国,还是如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在回升。
需要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刘元春认为,全年经济增速是前高后稳,虽然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带动后续会减弱,但是外贸的持续好转,以及我国经济中部分信心指数的逆转,能够支撑我国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
不过,刘元春进一步表示,我国债务问题并没有缓和,未来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加息作用下如何调整我国债务和杠杆率,其风险和压力比前几年要更大。比如,政府资金的可持续性,PPP带来政府相关融资规模的扩张,及隐性债务扩张问题。
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季度经济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国企受益明显。但是,据测算国企负债总额在90万亿左右,一季度国企利润回升不具备可持续性,难以根本缓解巨量存量债务带来的困境;再者,随着加息的推进,国企利息成本会进一步提高。今年有必要借助政策调整,包括债转股、改善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等,强化对债务的整顿。
牛犁也表示,当前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突出。随着今年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企业贷款成本上升,经营压力上升,制造业不良率会提高,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也在加大,导致今年需要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9%,超出外界预期,也高于年初6.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一季度经济回升态势,背后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好转,是否可持续,是外界很关心的问题。4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
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多位与会专家给出解释和判断。
专家们普遍认为,今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跟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带动出口回升有关,基建和房地产作为传统“稳增长”政策作用仍然很关键。
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也跟上述因素力量减弱有关。如在新一轮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成交量增速回落,也将抑制房地产投资的继续高涨。
与会专家均表示,目前来看,经济深层次结构失衡仍未有明显改善,经济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激发。另外,当前加息周期下,流动性趋紧,企业、政府债务问题,及相关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稳增长+出口好转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从数字上来看,一季度无论生产端,还是需求端,都要好于预期。生产端,尤其是工业生产回升,诸如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实物量都支撑了生产的回升;需求端来看,投资好于去年,3月份消费相较前两个月有大幅改善,出口方面在持续多月对经济的负面拉动,也在今年一季度转正。
但综合分析来看,需求端仍然偏弱。比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2%,相较去年全年反弹了一些,但相较去年一季度回落了1.5个点,若扣除完价格因素仅增长4.5%;一季度社会零售总额扣除完价格因素,可比增长8.8%,比去年一季度放慢了0.8个百分点;出口这部分是真正略有改善。
“需求和生产发生背离,因为当前正处于补库存周期,企业加大库存力度,尚未形成实际需求。”牛犁说。
专家们普遍认为,下一阶段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回落。
由于去年年底部分财政资金结转到今年,年初基建资金充足,但后面投资资金跟进力度会减弱。牛犁称,今年专项建设基金停发,赤字仍然为3%,在去年基础上今年仅多增2000亿元赤字规模;再者就是地方专项债券从去年的40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增量资金只有这么多。
房地产市场也会降温。牛犁预计,新一轮调控后,一线和热点二线投资投机资金会力不从心,因为首付比例大幅提高,这会导致房地产成交量的下跌,进而影响房地产投资。不过,近期因城施策政策取向,热点城市要求加大供地,加大房地产供应,这能带来部分投资增量。
至于出口回升是否可持续,与会者有分歧。
牛犁认为,世界经济并没有真正好转。比如这轮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带动力量美国,美国去年全年GDP增速为1.6%,今年一季度预期仅增长0.6%,说明并没有明显恢复。美国去年1.6%的增速,甚至还不如欧盟的1.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也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好转,很重要好转的指标都与房地产有关,比如美国吸引制造业回归,需要厂房和设备投资——这些投资有一定短期性,不具备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则认为,我国外贸的改善是可持续的。世界进出口数据都在改善,无论是美国,还是如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在回升。
需要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刘元春认为,全年经济增速是前高后稳,虽然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带动后续会减弱,但是外贸的持续好转,以及我国经济中部分信心指数的逆转,能够支撑我国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
不过,刘元春进一步表示,我国债务问题并没有缓和,未来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加息作用下如何调整我国债务和杠杆率,其风险和压力比前几年要更大。比如,政府资金的可持续性,PPP带来政府相关融资规模的扩张,及隐性债务扩张问题。
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季度经济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国企受益明显。但是,据测算国企负债总额在90万亿左右,一季度国企利润回升不具备可持续性,难以根本缓解巨量存量债务带来的困境;再者,随着加息的推进,国企利息成本会进一步提高。今年有必要借助政策调整,包括债转股、改善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等,强化对债务的整顿。
牛犁也表示,当前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突出。随着今年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企业贷款成本上升,经营压力上升,制造业不良率会提高,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也在加大,导致今年需要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上一篇:海康威视:稳步增长的安防龙头
下一篇:如何实现真正的投资?